编者按
海峡难隔鸿雁,岁月不改人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积极融入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许多励志和感人的故事。为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九江市台企台胞生产生活生根情况,即日起,《九江日报》推出“九江‘台’精彩”专栏,宣传浔台两地深化经贸合作、加强文化交流、扩大人员往来的生动事例,充分展示九江充满生机、蓬勃发展的发展环境,让更多台胞了解九江、认识九江、留在九江,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贡献力量。
“我祖籍是九江修水,出生在台湾,如今又来到了九江工作,我觉得这样特别有缘分,兜兜转转,回到了自己‘根’所在的地方。”在九江工作已经5年,九江学院台籍教师查太元基本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但他内心用文化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念头却愈发强烈,他希望能以自身为纽带,用文化架起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桥梁”。
“在这里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
由于爷爷是修水县山口镇来苏村人,查太元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九江这个地方。“据父亲回忆,只要爷爷一做饭,附近的人都能知道,因为炒辣椒的味道传得很远。”查太元说,爷爷十分怀念家乡,总想回到修水看看,再“吃”一碗地道的修水茶,然而直到1989年这个愿望才真正实现。
受到爷爷的影响,查太元对九江有着别样的“情愫”。2011年,在同济大学交流学习期间,他利用假期时间,回了一趟梦里的老家。“那是我第一次来江西,通过寻根之旅,我亲身感受到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查太元说。
2019年,从台湾逢甲大学博士毕业后,查太元毅然选择来内陆发展,而九江也成了他首选的城市之一。“当时我挑选了几个熟悉的城市,最终还是优先向九江学院投递了简历,没想到一下就过了。”查太元说,那年暑假,父母也从台湾来到了九江,既是看望他,也是探望家乡。
让查太元记忆犹新的是,在九江吃饭的时候,对点菜从不感兴趣的父亲却主动拿起了菜单,认认真真看了几遍菜名,并点了几道家常菜,其中就有一道米粉蒸肉,那一顿父亲吃了很多。“台湾也有粉蒸肉,但跟爷爷做的家乡粉蒸肉不一样,爷爷走了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尝过那样的味道。”
在查太元的陪伴下,父母回到修水老家,看着眼前家家户户楼房林立、院落整洁,村庄道路平坦、环境优美,一家人倍感惊讶,特别是再次回来的查太元更是被家乡的华丽蜕变感到震惊。“这一年,相距爷爷回乡探亲刚好30年,与我上一次来差不多有10年,没想到变化这么大,发展真的太快了。”家乡的日新月异更加坚定了他留在九江的决心。“在这里大家都很热情,学校跟当地政府部门也很关心我,特别是九江市台办和濂溪区台办,逢年过节都会来看望慰问或者邀请参加一些联谊活动,让我更好地了解九江、融入九江,近距离感受家乡的温暖。”
“音乐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媒介”
除了割舍不断的故乡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是查太元回内陆发展的原因之一。在台湾逢甲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就担任该校国语文教学中心兼任讲师,教授大学国文课程。
来到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任教后,查太元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站在讲台上的他,时常穿着传统的中式服装,用字正腔圆的发音、妙趣横生的语言,热情洋溢地讲授文学课程,深受学生们喜爱。
除了正常教学外,查太元还积极探索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单纯地看文字有些枯燥,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所以我想着用音乐把这些文字唱出来,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文学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推广中华文化。”2020年,由查太元组建的学生合唱团在九江学院文学院迎新晚会上首演,获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2022年“谷雨诗会”优秀诗篇文学音乐会由其主持、指挥,更是得到全场喝彩。2023年6月,在“嵩阳-白鹿书院文化之旅”郑州大学与九江学院交流文艺晚会上,他指挥文学院合唱团演唱的《满江红》,将爱国之心、英雄之志、浩然之气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听后热血沸腾。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创始人,也是我国古代茶文化、酒文化、兰香文化的奠基者之一,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修水是黄庭坚的故里,黄庭坚的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承,接下来,我工作的重心将是实地探寻、潜心研究黄庭坚文化,然后创作出一批音乐作品,拉近中华文化爱好者们与文化典籍的距离。” 查太元说,传播家乡文化是他的义务,也是他的责任,他希望通过自身不懈努力,能推动两岸文化融合发展。“两岸文化同根同源,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要相互融合发展,这样才能让中华文化绽放璀璨光彩。”
(张运生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梅俊)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