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丨(名家有约)婉约细腻 沟通融合 ——浅谈文学长江的特性

2024-03-24 08:27: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388

image.png


婉约细腻 沟通融合

——浅谈文学长江的特性

■ 郭院林

我们都知道,文明的起源和繁荣都与河流密切相关。长江就是中华文明重要的诞生地之一。长江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是一个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不仅给文学家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给与表现对象以别样的柔情与哲理,可以说一江春水一江诗。

我国关于水的文学创作源远流长,最初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的神话。禹分九州,其中荆州、扬州都在长江流域。其实更早的鲧窃取上帝的息壤也应该与长江有关。“息壤”就是不断增长的土地,而在水患不断的地区,寻求高地就极为重要,而我认为:息壤就是这样一块让先民栖息的土地。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记录诗歌以中原15国风为主,长江没有明显成为写作对象,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周南·汉广》里面对长江支流汉水的一个反映:“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首诗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特色就在于它的可遇不可求,婉约哀伤。这就奠定了文学长江的基本特质。

真正全面深入撰写长江流域风情并以此表达感情的当属屈原。屈原写下《湘君》《湘夫人》《涉江》等名篇,尤其是夐绝千古的《离骚》,这得益于长江气象万千,景色多变。“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桂兮兰枻,斲冰兮积雪。”水姿妩媚多端,而情感也是曲折委婉:“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无论是情感还是手法,都已经超越中原地区的《诗经》。

长江串起一座座历史文化名城,比如成都、武汉、九江、南京、扬州等,而这些港口城市也是爱情发生地,爱情也是文学长江主题的集中表现。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长江水运的发达,社会思想观念的改变;贵族的好尚,歌妓填室,舞女成群,建业一带成为吴歌的土壤,江陵等地为西曲的滋生地。南朝民歌集中于写男女之情,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且绝大多数以女子的口吻,表现女子对男子的爱慕相思。比如:“君既为侬死, 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这有点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呵滩》:“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弯。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哪得到头还。”相爱的人不得不分手,多少无奈,诗中女性狠毒的誓言也阻碍不了男子离开的步伐。《西洲曲》也是写相思女子高楼眺望良人归来,从夏到秋,望眼欲穿,描写细腻,情感婉约。多情敏感的白居易在九江长江边,偶遇琵琶语,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写下《琵琶行》,令人唏嘘不已。这些故事可以李之仪的《卜算子》为代表: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当然,有情真意切的,也有虚情假意的,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则写出长江商贾的贪婪,与读书人李甲的负心虚伪,而杜十娘真情被辜负的悲剧。这些充满忧伤的美丽的故事,一直到现代作家的笔下,尤其是沈从文写的湘西系列,令人动容。

长江文学也是英雄的书写对象。因为天然屏障,长江成为南北的天堑,而能征服这天堑则愈发显出英雄气概。如曹丕在扬州面对长江,写下著名的《至广陵于马上作诗》,其中写军威与理想的诗句有:“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表达了自己安邦兴国的豪情壮志。五胡乱中华之后,五马渡江,一马成龙,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而以《世说新语》为标志,迎来了中国文化的长江时代。在众多“渡江”故事中,最有历史和文化意味的是《言语》篇中的这段故事: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顗也)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导也)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当然还有很多英雄事迹,比如谢玄抗击前秦苻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祖逖与刘琨相约收复北方失地,击楫中流。

长江不仅是写作的客体,也是创作者的竞争场。隋炀帝杨广写了《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简洁明了,意象明丽,堪称上流。而张若虚以“孤篇压倒全唐”,创作出长篇《春江花月夜》,糅合写景抒情与哲理于一炉,如果说前面仅仅是对春、江、花、月、夜几个字词的叙述性描写,那么到了后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一下子将诗歌的哲理高度推向顶点,气象万千,思绪万千,成为宫体诗的救赎,以孤篇压倒全唐。

诗仙李白一生近千首诗歌作品,大多写于长江一带,有依依不舍的峨眉山月“影入平羌江水流”,也有“天门中断楚江开”;有“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的惆怅,也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痛快。他在黄鹤楼想写诗,可是看到崔颢的诗歌却又作罢。但他念念不忘与前辈竞争,直到后来写下《登金陵游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长江是伤心地,广阔的江面给南北交通带来阻碍,还有不同政权的统治,导致“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谢朓面对长江水,想到政治斗争的险恶,不禁悲叹:“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王勃在《山中》说“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李白在宣城饯别叔父李云时写下:“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杜甫走近长江,曾经高登夔门,俯望脚下湍急的江流,无限苍凉地吟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声感叹,令山河为之动容。

诗人对长江是爱恋的,张籍在《春别曲》中说:“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而盛唐气象则是壮大的,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气象壮阔,令人心胸开阔,豪气顿生。

同时长江是文明交流与文化融合的纽带。在《左传》中还记载了楚灵王母弟鄂君子析在河中游玩,船工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鄂君子析叫人翻译成楚语,这就是后来说的《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正是长江连接的多元多样的文化使得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表现丰富多姿。李白从老家江油顺流而下,经过湖北安陆、江西庐山、安徽铜陵,来到江苏扬州,锤铸了他侠、道、释的诗学思想。苏东坡受益于此,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挫折,不至于钻牛角尖,从而为人生与文学开辟了融儒、释、道于一体的境界。苏轼熟悉长江的风物,也深爱这条江流,并且在诗中写过“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谪居黄州期间,他推窗看到长江从自己身边奔流,总会想到其中几朵浪花来自上游的峨眉山,来自他故乡的岷江,长江与他更加息息相关,使他情动于斯,反复吟咏长江。而他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则又是超脱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明末清初“岭南前三家”的黎遂球与江南名士四十余人雅集于郑元勋(超宗)影园,赋黄牡丹诗十首,被钱谦益推为第一,一时声名显赫,呼为“黄牡丹状元”。黎遂球正是经过长江然后转道广东,引领当地文学的发展,开拓一片新天地。号称“九省疆臣”的阮元,在南昌、广东为官为学,其中往来取径长江,在岭南的学海堂教学与研究,不仅推动了汉宋兼采的学术风气,也带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一方面诗人写作需要外界的感染激发,所谓“得江山之助”,“情动于中而发于声”,长江以它的雄浑壮阔激发千百年来文学家不断出新;另一方面,我们说“江山还需才人扶”,正是历朝历代文人不断创新的作品给长江增添无限的文化魅力。

作者简介

郭院林,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文学硕士,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地域文学与文化。1975年生于江西省庐山市(原星子县)白鹿镇波湖村,九江师专中文系毕业后曾经为乡村教师4年。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多篇为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完成国家与省部级课题5项,获得省级奖项2次。学术之余,爱好文学,出版个人诗文集《在时光的陀螺上跳舞》。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刘芸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