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爱和
中秋节这天,我们早早就做好了去露营地赏月的计划。一过午饭,就将赏月用的露营帐篷、地毡、折椅、小马灯、茶器和食物等备好,不到下午五点,我们就出发。目的地是八里湖东南岸的草地。我们来的时候刚好路边有停车位,剩下就是找我们的宿营地。我是第一次来,家人们来过多次,在他们的引领下,也很快找到了适合的地盘,好大一块宽敞平整的绿化草地,今晚就属于我们。女儿女婿娴熟地支起了帐篷,撑开了场地,我则可以放眼看看周遭的环境。临湖绿洲的旅行道由南向北柏油铺就,随弯转曲,自然随意,绿色草地也因形赋彩,缓坡向前,不植一树却绿意茵茵,生机无限,不设一屋却人山人海,帐篷遍地。放眼湖中,则灯光倒影,碧波澄霓,整个新城亦如海市蜃楼,倒悬水中。山横翠而隐逸,水无波而致爽。不远处不时传来烧烤的烟火气及牛羊肉串味,引得我们也摆开架势,横肴列饮。我则提壶泡茶,闻香识趣,静待东山月启。
最兴奋的当然是小孙子童童。他对月亮从小就有一种特别的偏爱,还没学会说话的时候,看见天上的圆月就跟着大人喊“月宇月宇”。妈妈教他的第一句话却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的他提着个小马灯奔走在各个帐篷之间,或是探访,看看别人家的露营秘密,或是问候,感觉每个陌生人都是他的朋友。
也许是庐山太高,也许是云层太厚,今晚的月亮迟迟不肯露面,左等不见月亮,右等不来星光,整个湖畔好像没有了耐心,一时失去了待月赏月的兴趣,喧腾中唱起了卡拉OK。在极不协调的歌声中,女儿突然喊了一句,月亮出来了。我们回头看时,月亮冲破云层,出现在另一个方向。这时我才觉醒到,我认真地待月却待错了方向,我不好意思说出我的迂,便将错就错,对照着那个待月的方向,寻找着再也不可能等来的月亮。
厚厚的云翳后透出来的月亮黄黄的,毛毛的,像一面擦不亮的老镜面,照人于朦胧迷离间,又像一块把握不尽的美玉,有其光辉却总不透亮,甚至带些明暗不定的黄沁,摇摆在云里云外,半依半偎。我们举起手机,来回拍下这难描的景象。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那轮月亮,从小到大,每年中秋都不停地往里面灌输着你的认识、思想、情感、记忆,你拍下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你心中无限的记忆与想象。纵然是家人,也在不同的组合中流变,我也从孙子、儿子的角色,逐渐成为父亲、爷爷,陪着不同的亲人,共看同一轮中秋夜月,个中滋味,五味杂陈,说不清是苦是甜,是忧是乐。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曾经照今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记得小时候,每到中秋,我们就早早地盼着父亲回来。父亲回来就有铺上的蒋氏月饼。月饼是四个一叠,用褐黄色的牛皮纸包好,细细的麻绳从底下兜起,面上一张红色的方纸上“月”字特别明显,来回一扎,系上个扣,拎在手上,颇有古风。一到下午,就有人拎着大包小包的月饼往家里走,我们等在家门口,数着来往的路人。等吃过晚饭,我们将小方桌往院中一摆,等月亮出来,也等父亲回来。父亲的出场特别具有仪式感,他拿出月饼,慢慢拆解着麻绳,敞开包纸,里面是四个整齐一叠的月饼。父亲小心翼翼地将刀一架,平均分成四份,将月饼摆在盘上,外香里甜,偶有红色的金丝橘相杂,很有诱惑力。等拜过月,唱着儿歌,我们兄弟每人分得一份。我们一手拿饼,一手相托,生怕掉下些芝麻饼屑,那份香甜爽,现在想来,不时还泛涌口水。
童童提着他的小马灯过来打乱了我的思绪。“爷爷,那是什么?”我顺着他指引的方向,一盏红黄相杂的纸灯飘向湖面上空,不是很大却很明亮,我们也觉得有趣。“孔明灯!”我说。“什么是孔明灯?是我一样的灯吗?”童童扬了扬他的小马灯认真地问。
我惊讶于他问得这么急迫,这么恳切。告诉他说,孔明灯是用透明的纸做成的灯笼,点上蜡烛,可以透光,还能飞起来,飞得很高很高。童童高兴得跳了起来。嘴里不住地喊着:“我也要,我也要。”直到奶奶答应了他的要求,明天去买,他才肯罢休。然后提着他的小马灯,一摇一摆,见人就问,是你放的孔明灯吗?旁人不解,他又继续去问,是你放的孔明灯吗?终于有人笑了,觉得这小孩好玩,说:“不是我们放的,可能是湖那边的人放的。”听到这样的回答,他有些失望,喃喃地说:“我明天也要去放孔明灯。”
我没有过多地去向他解释孔明灯的来历与意义,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小孩来说,也许那些都是多余的,他的内心还是一个待填充的空域,以后有的是时间与机会,无论是纪念还是怀念,是追忆还是展望,我都不希望他过早地背负大人们的情感。也许今晚的望月放灯,在他心里就已经种下情趣,潜滋暗长。
十点多钟后的月亮终于穿过云翳,以全新的姿态亮相。玻璃上的水雾已除,镜面重磨,世界上的一切又显现,清光如洗,重新照见万里山河,与地面的五彩灯光相映,大千世界,晶莹剔透,玉宇琼楼。我一面念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诗句想着过去,一面担心小孙子睡意来袭,提议早点回家,好让后面的人来填补我们让出来的空地与车位。我们的车还没有发动,就有多辆车等在车位旁等着,一分钟也不耽搁。
我们都以为童童早已忘记了的孔明灯,他却睡在床上嘴里还念念有词,明天我也要去放孔明灯。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