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讲述)第一次品尝春运的味道

2024-01-27 19:23: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0922

image.png


第一次品尝春运的味道

■ 陈林森

我退休后,做过短时间的“北漂”,其间经历了第一次春运。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民工潮、学生流、旅游热等的推动,催生了“春运”这种中国特色的交通现象。但最初的一些年,我一直没有与之遭遇,直到2009年,我才第一次品尝了春运的味道。

首先是“一票难求”。那时必须到火车站或专门的售票点购买车票,不像现在可以在手机上轻松搞定。我曾在公司附近的代售点排过两次队,都买不到座位票(遑论卧铺票)。我请托在北京工作的学生小查,正好我们计划回江西的日子相同(1月17日,农历腊月二十二)。第一次小查到北京西站排队没买到卧铺票,就托部队上的一个朋友,朋友说要到16号才有消息。13号小查又到西站去排队,冒着严寒,从凌晨4点到上午9点,排了5个小时的队,才买到两张临客的硬座票。当时想如果有更好的票,这两张票就转手。但直到17号上午,朋友才告知,没搞到卧铺票。    回家过年总有点行李,挤地铁麻烦,我只得联系在机关工作的学生小尹,请他开车来接我去车站。这天是星期六,小尹正好没有其他安排,下午在单位等他。由于堵车,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到我处,从西城区到天通苑,路上用了两个多小时。在尹处吃了晚饭,晚上交通状况有所改善,晚上九点多便往北京西站开,没用半个小时,便和小查会合,拿到了北京开往南昌的1907次车票,开车时间23点10分。那时的票价相当便宜,北京至九江只要81元。

当我们来到候车厅时,这趟车的旅客都提前上车了。我们一到就检票,但上了车门,却挤不进去。车厢里果然摩肩接踵,人满为患,再加上行李堵塞,乘客穿着臃肿,找不到位置的人逆向移动,加剧了车厢内的拥堵。我身前一个北方人模样的大汉拉着庞大的行李箱,卡在通道上,前面还有别人的行李进退两难。我说我得往前找座位。大汉说:我也有座位。后来这位大汉硬是把大箱子双手举起来,才勉强通过。他穿着棉大衣,浑身直冒热气。我俩趁机挤上前,还好我们是从尾数票一边的车门上来的,所以只挤过三排座位就找到了位子。这时,坐在我们位子上的两个年轻人很自觉地站起来让出了座。我们把行李放到座位下,好不容易挤进去坐下了,那两个年轻人只好很为难地站着。折腾了好一阵,火车才开动。也许由于“各得其所”,也许由于行李都安置停当了,开车前拥挤的局面稍有缓和。我观察了一下,大约有一半旅客没有座位,定员118,整个车厢大概装了200人。行李架上重重叠叠,形形色色的箱包杂物,直抵天花板。这个时候乘客的主体应是农民工,但我的周围好像很多大学生。他们有的谈论着话题,有的在拥挤中不忘卿卿我我。夜深了,居然有一位“武林高手”,仰面躺在三人座位顶部狭窄的椅脊上,只有几厘米的宽度,成为他的临时“卧榻”,头朝车窗一边,一只手抓住行李架,以保持身体平衡。车厢里有暖气,实际上如果没有暖气也不会冷,这么多人身上散发的热气,足以互相取暖。凌晨户外气温超低,窗玻璃上凝结成细细的水流。天亮后,随着太阳的升起,纬度的减小,气温逐渐升高,窗玻璃上的水流、水珠也渐渐消失。

晚上列车经过的地区主要是河北、山东、河南,白天主要经过安徽、湖北。由北到南,可以看到绿色渐渐增多,地形地貌也在发生变化。安徽平原较多,鄂东就有点像江西的地形特征了,开始出现高山丘壑,出现梯田和隧道。

我的学生小查是个好人,他对开头占了座位的一个青年多次礼让,说是你坐一下,换我站一会。那青年不肯接受。小查说,我不是把座位让给你,而是让你换一换,双方的腿脚都能活动一下。那个青年还是在校大学生,在内蒙古上大学,到北京女友上学的地方玩了两天,再到山东老家过年。我们对面坐的一对青年夫妇是江西抚州人,在廊坊工作,从事手机行业,谈到当时的廊坊治安欠佳,吃黑饭的人多,经常发生“碰瓷”的案子,不花几百元钱脱不了身。

临客不仅是人多拥挤,而且服务不到位。一个原因是人多,车厢里乘务员没法通过,所以有的服务跟不上。另一个原因是服务人员少,有的服务项目说了也不兑现。比如广播,上车的时候说,为了避免妨碍旅客休息停止广播,到早上6点钟再恢复,但到了6点钟后,只响一会儿就再没开了。列车到站,也没有人招呼,都得旅客自己留意。特别是车到聊城时,车门没有人打开,本应到站的旅客没能下车,只好到下一站下车,再想办法坐汽车走回头路。从晚上到第二天上午,一直没有开水供应,我们快到中午才喝到水。由于临客一路基本上只下不上(当时售票优先长途旅客),车过山东菏泽以后,没买到座位的乘客基本上都能安坐,上厕所虽然要排队,但可以解决问题。火车提前到了九江,有亲友接站,整个旅程总体上还是顺利的。我想,我这次春运之旅肯定不是最难堪的旅行,列车的服务也不是最糟的。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后来也有春节期间跨省的旅行,但因有提前网上购票的措施,加上子女先后有了车,再也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春运。我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铁、动车的推广,服务措施的改进,等等,如今的春运情况自然逐渐改善,不再那么谈之色变了。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