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秀峰“三绝碑”
■ 滑红彬
庐山秀峰景区有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康熙皇帝临米芾书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的书法作品,简单点儿说就是江淹诗、米芾书、康熙临,可以称之为“三绝碑”。
这块石碑高约180厘米,宽约62厘米,石质坚实细腻,刻工精湛,毫末必现。碑文为《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
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菁。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
中坐瞰蜿虹,俛伏视流星。不寻遐怪极,则知耳目惊。
日落长沙渚,曾阴万里生。藉兰素多意,临风默含情。
方学松柏隐,羞逐市井名。幸承光诵末,伏思托后旍。
元丰三年仲春月书于致爽轩中,襄阳米芾。
“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之章”
这首诗是南朝著名诗人江淹的作品。江淹(444~505),字文通,少时孤贫好学,博览群书。宋明帝泰始二年(466)被建平王刘景素辟为幕僚,颇受礼遇。后因谏言触怒建平王,被谪为建安吴兴令。齐高帝萧道成称帝之后,江淹升任中书侍郎,之后历任尚书左丞、御史中丞、秘书监、卫尉卿等职。入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迁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江淹历经宋、齐、梁三朝,早年仕途坎坷,曾创作出《别赋》《恨赋》等佳作,后来官运亨通,便不再有佳作问世,世人称之为“江郎才尽”。其实,江淹早年出身低微,需要以文才求得官职,再加上沉沦下僚,不平则鸣,因此创作出不少好诗文,脍炙人口。后来得到了高官厚禄,不再需要以文求官,创作动力自然不足。江淹曾说:“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哉!故自小及长,未尝著书,惟集十卷,谓如此足矣。”当他在二十五岁身居高位之后,便把精力放在了朝堂之上,拒绝在诗文中耗费心血。在南齐末年的政治斗争中,江淹长袖善舞、历练过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在改朝换代之后依然享受高官厚禄。可见江淹并非“才尽”,而是早已无意为文了。
《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是江淹早年的作品。泰始六年(470),建平王刘景素出任湘州刺史,江淹随行,路过浔阳的时候,同登庐山香炉峰而作此诗。香炉峰是庐山最著名的山峰之一,其山形圆耸,岩石累累,并且常有云气笼罩其上,颇似博山香炉,故名香炉峰。在汉魏六朝时期,香炉一般都作成仙山的形状,炉盖上镂刻着层层山峦,交叠掩映,山峦之间还有珍禽异兽和奇花异草。焚香的时候,烟气通过炉盖上的空隙透出来,袅袅上升,环绕在香炉的周围,如同缥缈空灵的仙境。可以说,博山香炉集中体现了古人对仙境的想象。因此,当江淹来到庐山香炉峰的时候,一下子就唤醒了他对仙人世界的向往,联系到古代著名的神仙广成子和淮南王。香炉峰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只有乘坐鸾鹤的神仙才能往来其间。江淹在这里巧妙而隐晦地把建平王比作神仙。从“瑶草正翕赩”到“则知耳目惊”则是抒写在香炉峰上的所见所感,建构了一幅奇丽的神仙世界,灵怪矫壮,显然是受到了鲍照的影响。在香炉峰上,“白云上杳冥”的景象给江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间云雾逐渐上升,逐渐汇聚,变成大团的白云,从峰顶冉冉而起,使香炉峰成为名副其实的“香炉”。游览过庐山的朋友都知道,庐山的云雾来往无踪,变化莫测,有时候晴空万里,突然间云气升腾,弥漫四方;一阵山风吹来,原本厚厚的云雾,顷刻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2022年5月,庐山云海入列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的中国首批15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充分说明了庐山云雾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所在。香炉峰的云雾是如此的奇特,深深地征服了江淹,以致后来他将“登炉峰上,手接白云”和“行九石下,亲弄绛霓”视为平生“二奇”,念念不忘。江淹站在香炉峰顶,极目四望,目光落在了此行的终点——长沙。写出了一联为后世称道的诗句“日落长沙渚,曾阴万里生”,清幽秀丽,颇有谢灵运、谢朓的风格。钟嵘曾评价江淹“诗体总杂”,一语中的。江淹的诗歌以善于模拟而著称,所作《杂体三十首》模仿了自汉代至刘宋三十位诗人的作品。他的拟作不仅面貌酷似古人,甚至能得古人之神理,可以乱真,例如他模拟陶渊明的诗句就长期被误认作陶诗。在这首诗中,既有鲍照的格调,又有二谢的风采,可谓“总杂”。写景之后,便是抒情,江淹说自己坐在兰草地上,清风拂面,不禁感慨良多,表示自己一直以来努力学习松柏的贞洁,抛弃世俗的名利,今天有幸奉和建平王的诗作,有机会向建平王吐露蕴藏已久的志向,并希望继续追随建平王左右。
米芾(1051~1107)是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湖北襄阳人,与苏轼、黄庭坚、蔡京(后改为蔡襄)并称北宋四大家。米芾早年间曾游览庐山诸名胜,今秀峰景区内“青玉峡”“第一山”等石刻即为米芾字迹。这幅江淹的《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是米芾于元丰三年(1080)仲春所书,当时米芾的书法多取法于唐代褚遂良、沈传师等名家,风格秀雅清朗,笔势萦回飞动,顾盼生姿。元丰五年(1082),米芾在苏轼的指点下极力研习魏晋书法,风格大变,其笔法之变化丰富、结体之出人意表、笔势之凌厉无前,堪称一代之冠冕,苏轼称赞其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黄庭坚称赞其书法“如快剑斩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米芾的这幅《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书法作品可以看作是其早年书风的代表作,是其研习唐人书法的成果体现,具有别样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康熙皇帝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康熙皇帝自幼便喜爱书法,曾以专学董其昌书法的沈荃为师,深受董其昌书风的影响,风格清丽脱俗,笔法圆转柔美,博雅秀润,神采飞逸。康熙曾自述:“朕少年好学如此,更耽好笔墨。有翰林沈荃,素学明时董其昌字体,曾教我书法。故朕之书法,有异于寻常人者。”米芾早年的书法具有秀雅清朗的特点,与董其昌书法近似,是康熙喜欢的类型。难怪康熙会临写这幅非典型的米芾书帖,没有选择更能体现米芾独特书风的其他作品。康熙对自己的书法水平十分自信,经常挥毫作书颁赐大臣,以示皇恩浩荡。康熙四十二年(1703)南巡时,江西巡抚张志栋趋觐行在。当时,康熙御书《心经》一卷颁赐给庐山开先寺,由张志栋护送至开先寺供养。不久之后,康熙皇帝御书江淹《香炉峰诗》、王勃《滕王阁序》颁赐给张志栋,张志栋遂将这幅康熙皇帝临米芾书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摹写勒石,制成两块石碑,一块安放在开先寺内,并作亭保护;另一块安放在自己的家乡,以示殊荣。
经过三百余年的风风雨雨,这块特别的石碑幸运地保存了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透过这块“三绝碑”,我们可以看到“才尽”之前江淹的奋斗历程,看到米芾创造独特书风之前的转益多师,看到一代帝王的艺术爱好和文治追求。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