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历史回眸)九江开埠记(下)

2023-03-25 19:26:24   掌中九江
浏览量 29709

九江开埠记 (下)

■ 冯晓晖

湖口还是九江?

完成汉口开埠手续后,巴夏礼立即离开汉口,于3月22日返回九江。彼时江西布政使张集馨带着一众官员早已在此等候,准备签约。没想到巴夏礼却又节外生枝,3月23日,他乘船往鄱阳湖里兜了一圈,看中了湖口。他提出的观点是:“以湖境扼要鄱湖,为江省咽喉,上通吴城,下达江皖,控踞形势。”

湖口的战略位置的确很好,它是江西的北大门,浩瀚的鄱阳湖水必须通过这条狭窄的咽喉要道才能进入长江。千百年来,输入输出江西的物资,绝大部分要利用赣江水系,通过鄱阳湖口。占据了湖口,就能控制江西。明清以来,中国只有广州一个对外口岸,即便是江浙一带的物产,也只能通过长江进入鄱阳湖,再转赣江输送到广州,占据了湖口,就卡住了大半个中国南部的经济命脉。

巴夏礼选择湖口,很有眼光,若是能在这里建立一座城市,它的政治经济价值未必低于汉口。

巴夏礼选择湖口,却又相当没有眼光,若真是这么好的地方,哪会等你来建城市?若有湖口府,就不会有九江府。湖口只适合在石钟山上架大炮,作为军事堡垒,这一片区域无法容纳更多人口,不具备成为大城市的基本条件。

当巴夏礼提出在湖口开设口岸时,陪同考察的江西省布政司理问马长康立即指出:“湖口城内地多乱石,城外俱系沙土,难造楼房货栈;且湖口风险浪恶,商船停靠困难,必不愿来。”

有些文章在讲述这一段时,常用“中国官员据理力争”之类的言辞。仿佛咱们“据理力争”就能使殖民者放弃他们要攫取的利益一般。实则不然,马长康这是为对方着想,也是为江西着想。既然不得不开埠,总要往好的方向去做才是。搞得不伦不类、不上不下的,对谁都没有好处。

马长康说得很明白。老湖口县城没平地,当年只有石钟山后一条街,两边的房子都在半山腰上,想做商埠也铺不开。石钟山下有不少平地,却都是砂土地层,难以修建永久性房屋。若是涨大水还会被淹没。现在的长江堤防越来越好了,才能有湖口县城的扩张。

湖口最大的问题是,它的周边水流湍急,又没有避风的港湾。由于江西三面环山,北部地势平坦,湖口一带有强烈的“风洞效应”,冷空气南下时,湖口江湖水面上风力特别强烈,常有船舶沉没。明代在九江设立钞关,为了解决鄱阳湖与长江下游来往船只的偷税漏税问题,嘉靖年间曾在湖口增设税关,结果却在仅仅4年内,就有数百艘商船在靠岸时翻沉,死亡数千人,明朝政府只得撤罢湖口关。清代这种事儿又搞过一次,仍是伤亡惨重,不得不取消。

从某些方面来评价,九江府的所在地的确不如湖口,但九江能够建城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有避风的港湾,昔日的湓浦港,也就是当年龙开河一带,一直是优良的避风港。此外,由于长江水流的冲刷作用,九江府城沿岸一片是数百里之内少有的优质深水港,可以停泊各类大小船舶,而湖口隔着鄱阳湖对面的九江梅家州,以及隔着九江沿长江航道对面的湖北、安徽一带,多是冲积的沙滩,一直不具备修建港口的条件。

英国人当然不会只听一面之词,据记载,他们“以远镜四觑,以盘盛水银测验地底,果皆沙石,遂允回九江。”总之,英国人经过考察分析,发现从各方面来看,湖口只适合架大炮,没法做通商口岸。九江从汉代建城以来,一直是长江重要的港口城市,当然有其必然的经济、地理与军事因素。

九江开埠

清咸丰十一年二月十五,即公元1861年3月25日,中英双方开始在九江府城以西到龙开河之间丈量土地,这是一条狭长的区域,当年是九江府城外的民居区域和湓浦港。这一片沿江港口条件比较良好,又在府城之外。

中方对这一区域进行了测量,得出的数据是东西向长150丈(即沿长江岸线长度),南北向进深为60丈(即现在的烟水亭到江边的交通路长度),故面积为125亩。在清代最重要的记录中外关系的典籍《清朝柔远记》中,对此事有如下记载:“十五日,于龙开河(在九江府城西门外)东量地,横阔一百五十丈,纵长五十丈。巴夏裏谓弓步未准,再按指南针,以绳较准,得纵长六十丈。内民居三百余户,巴夏裏议给每亩钱五十千,不愿者地方官酌提公费津贴。遂依议,立永租地基约,以一百五十亩科算,丁米正耗银敷按年由领事清交德化县,归入编粮项下。集馨遂与巴夏裏联街画押,各执一纸。是为英人立九江市埠之始。”

其中的巴夏裏(里)即为巴夏礼。有个挺有意思的细节是,巴夏礼认为中国官员采用弓步测量距离并不准确。弓步即步弓,是形如圆规的木制量具,两足之间相距一步(相当于旧时营造尺五尺),千百年来中国人丈量土地都是用它。

英国人较真,他们用科学的指南针,再拉着绳子校准。结果是,将南北进深多量出了10丈,算下来九江租界面积为150亩,比中国官员测量的多出来25亩。没办法,只好再加25亩的钱。租界不是免费划拨的,该交的购地款一分钱也少不了。只不过它是永久购买,无期限。

英国人付出的地价为每亩50千钱,相当于17两银子,是当时市场价的两倍以上。说起来卖地的城西百姓好像得了不少实惠,实则不然,这是强买强卖加强拆,九江官府不敢得罪洋人,可由不得老百姓愿意不愿意,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交易,否则武力驱赶。九江租界在后来的征地过程中,就出了不少纠纷。可以说,九江租界上的中外矛盾,从这一天就开始了,在后来演化得愈来愈尖锐。

后来的英租界不止150亩。这是因为划界时包括西南部的湓浦港,也就是龙开河到庐山路、浔阳路这一片,当时的湓浦港已淤塞成为池塘。后来英国人将湓浦港填平,顺带着将南门湖以西庐山路一带,都算成了自家的地方,结果又带来一堆纠纷。

3月25日,英国驻华使馆参赞巴夏礼和清政府委派全权负责租界事宜的江西布政使张集馨,在九江签署了《九江租地约》,全文如下:甲、准九江府西门外地方,自龙开河口起,沿大江往东,至思口之西十三丈止,量得共长一百五十丈,进深一带六十丈,经本月十五日本参赞会同九江府、德化县定界,立明四至,共合地基一百五十亩。

乙、将此地永租与英国官宪,分为英国商民建栈居住。所应如何分段并造公路、管办此地一切事宜,全归英国驻扎九江府领事官专管,随时定章办理。

丙、自定此约之后,不准民人在于界内再造铺屋等间。

此外,双方还签订了《长江各口通商暂定章程》。这两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和章程签订后,法律程序就此完成,九江正式开埠。实际上,经过拆迁、修建、官商入住等,九江正式对外通商在一年以后。

九江租界是永租地。然而,这个世界哪会有永久。1927年1月6日,九江人民冲入租界赶走了英国士兵。2月20日,武汉国民政府与英方代表签订《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3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正式收回九江英租界。“永租”的九江英租界,实际仅存在了66年。

九江开埠,开启了这座城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开启了九江人民被帝国主义分子和洋买办们羞辱欺压的历史。开埠后,江西的吴城、樟树等商业中心迅速衰败,九江一跃成为本省第一商埠、江西唯一的进出口基地和最大的物流中心,它迅速成长为长江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是全国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它吸引了多个国家和全国各地的商人前来开店做买卖,它的新闻时常出现在国内各大报纸的版面上。

九江的西化引领了江西的现代教育,成为江西及周边省青年人最向往的地方。它开启了江西的现代工业历史,从而点燃了工人运动的火种。开埠给这个城市留下了太深的烙印。从马克思对殖民主义的两重性评价中,就能理解包括九江在内的开埠城市,为何总是那么与众不同。很多人都将九江这个城市的特性定义为码头文化,不是的,九江是租界文化,与传统的码头文化并不相同。

如何评价九江开埠?就是如何评价近代的九江。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坤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