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钩沉)李渤和他的《辨石钟山记》 (下)

2023-03-20 19:39:00   掌中九江
浏览量 30456

李渤和他的《辨石钟山记》 (下)

■ 刘文政


《寰宇记》为什么把湖口石钟山和李渤的《辨石钟山记》载于都昌县条下


乐史编著的《寰宇记》是北宋初年的地理总志。分道叙述全国府、州、县的历史沿革、山川、古迹、人口、贡赋、风俗、姓氏、人物、艺文等内容。卷帙浩博,采摭繁复,考证精核,保留了大量珍贵史料,对后世地志影响巨大。乐史在其上宋太宗赵炅的奏表中称,读了他的《寰宇记》“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户而睹万邦。”这倒是一句实话。

但在这部历史巨著中,却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疑案:湖口,在南唐保大中(亦说升元二年)已建县,石钟山是湖口县一大风景名胜,且矗立在县城北面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作为江西人的乐史,经常出入鄱阳湖口,对这一事实不可能不清楚。可是他在《寰宇记》中却把石钟山和李渤的《辨石钟山记》载入都昌县条下。

在《寰宇记》一百一十一卷江州·南康军·都昌县条下非常明确地记述了这么一大段:“石钟山,在县(都昌县,下同))北二百一十里。西枕彭蠡,连峰叠嶂,壁立削峻。西南北面皆水,四时如一白波撼山。其声若钟,因名之。按:《辨石钟山记》”(全文前头已载,此处从略)

现在看来,以上记载显然错位。为什么出现这种错位呢?

有人说是因为“彭蠡湖口”或“湖口”这一地名在历史上出现歧义而造成的。因为,东汉桑钦在《水经》中提到的“彭蠡湖口”,有个参照物,那就是石钟山。所以它肯定是现在的鄱阳湖出口处。

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录运有《入彭蠡湖口》五言古风;唐代诗人张九龄也有一首五律《湖口望庐山瀑布泉》,还有盛唐诗人孟浩然的《彭蠡湖口望庐山》。这三诗题中出现的“彭蠡湖口”或“湖口”,经考证,就不是现在的鄱阳湖口,而是今都昌县的左里罂子口。这里还有一标志式建筑物——老爷庙。

《尚书·禹贡》中的彭蠡泽,习惯称古彭蠡泽,是在今长江以北的龙感湖、大官湖和泊湖一带。由于地质变迁,此泽逐渐萎缩、湮灭。长江洪水过程增大。在这一水文条件下,到六朝时期,当时的豫章郡彭泽县西湖口断陷的古赣江逐渐向南扩展成较大水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也习惯称它为彭蠡泽。学者们为区别起见,称它新彭蠡泽。这个新彭蠡泽在隋、唐时代,它的范围基本稳定在今之鄱阳湖北湖地区。其南端不超过今都昌县的左里罂子口一线。罂子口以南是辽阔的鄡阳平原。罂子口即为当时江西境内赣、信、鄱、修、抚诸水系流入新彭蠡泽的入口处。《资治通鉴》载刘裕东晋义熙六年(410)追击卢循时有这段记载:“循兵大败,走还寻阳。将趣豫章,乃悉力栅断左里。”胡三省引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对此注释云:“左里即江州寻阳县彭蠡湖口。”由此得知,古代把新彭蠡泽的入口处都昌左里罂子口也称彭蠡湖口或湖口。随着新彭蠡泽,也就是今之鄱阳湖继续向南扩张,罂子口再不是它的入口处。罂子口它那彭蠡湖口或湖口的称谓逐渐被人们遗忘。而古籍中出现的这些字眼更容易引起混乱。

所以有人怀疑乐史是因为被这一地名的歧义所误,把这个彭蠡湖口的石钟山,移到那个彭蠡湖口去了。也就是说把湖口县的石钟山,移到都昌县去了。

这一说,肯定不成立的。乐史,著名的大学问家,在南唐出仕秘书郎,入宋后官至著作郎、直史馆、太常博士,又是江西人氏,绝不会被“彭蠡湖口”这一地名的歧义所误。

再说,他把湖口县的名胜载入都昌县条下不只是石钟山,在都昌县条下还可找到多处对湖口县名胜的记载:“交石山,在县北二百三十里。其山西临大江。石势交横,乃名交石山。”这就是今湖口县金沙湾工业园东头与凰村镇交接处的龙头山。至少从唐代开始就在这里设立军事单位交石镇,与湖口镇并列。设镇将,明以后称巡检。至清康熙五年(1666)裁撤。

“檀头山,在县西北九十里。(南朝)宋将军檀道济引兵登此石室,因名檀头山。山西南枕彭蠡。”

“五柳馆,在栖隐寺侧,五柳先生之旧也。今废。”

“彭泽城,在县西北一百二十五里。其城汉高帝置。属豫章,晋陶潜之所理也。隋平陈废。”这就是今均桥镇柳德昭村旁的古彭泽县治,湖口八景之一——渊明遗址。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和挂冠归去都在此地。

这就摆明,乐史把湖口县的名胜载于都昌县条下,不是讹误,而是有意为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还是从《寰宇记》一百一十一卷中找答案。

在江州·南康军·星子县条下有这样的记载:“星子县本星子镇,皇朝太平兴国三年升为县,併载江州·德化县(原九江县,今柴桑区)内。”

果然,在江州·德化县条下,有星子县的“落星山(石)”、“温泉”、陶渊明故居“栗里”等形胜记述。因为乐史着手编著《寰宇记》时比较早。星子可能还是镇级单位,不够立项的级别(最低县级),而有些重要资料又不可丢失。于是他采取“併载”的手法,把有关名胜等资料记载到邻近的德化县条里面。《寰宇记》成书时,星子县级单位已确定,便在书中简单立个项。原“併载”到德化县的形胜记述或不屑移过去。只在星子县条目下作了“併载”的备注。

湖口县与星子县有相似之处,都是由镇升县。湖口县虽然是南唐保大中建县,比星子县稍早一点。但离太平兴国年间时间间隔很短。湖口县与星子县一样,在宋初又一直是南唐辖区。南唐于北宋开宝八年(975)灭亡,到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才差一年。在乐史着手编《寰宇记》时,北宋高层对湖口的立县是否承认存在不确定性。《寰宇记》在湖口县条下不是有“伪唐保大中升为县”这个提法吗?视南唐为“伪”,他们所立之县上层认可吗?乐史在编撰初期,没有把握。只能视为镇级单位,未予立项。为了将形胜、风俗等史料保留下来,所以把它“併载”到相邻的都昌县条目下。远在西汉,湖口县的鄱阳湖沿边地区如鄡阳镇(即今双钟镇)、檀头山等处,与今都昌县曾经同属古鄡阳县,有些故实相通,“併载”到一处也很合适。《寰宇记》成书时,湖口县级单位还是确立了。便同星子县一样列了个简单的条目,併载到都昌县的名胜记述也依星子县例未转移过来,只把“併载”时漏载的汉武帝“射蛟浦”和陶渊明“九曲池”补上了一笔。但在湖口县简单的条目中比星子县少了一个“併载”的备注,才弄得读者一头雾水。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坤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