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散文苑)彭家垅:记忆里永远的乡愁

2023-01-14 17:28:09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797

彭家垅:记忆里永远的乡愁

■ 彭远河

龙望垴下我的老家彭家垅,鄱阳湖北岸的一个一二百户人家的自然村。村庄东、西、北都是逶迤的山峦,绿油油的山林和植被;整个村庄被绿色浸染了似的,随着时节的变化不时变幻出大自然的浓郁的色彩和芳香。南面是浩渺的鄱阳湖。“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春风吹老碧桃花”。读着苏大家的诗,眼前仿佛浮幻着苏老夫子登南山挥毫书写“野老泉”的画面。

北面连绵巍峨的龙望垴,山下彭家垅地界连片的旱地水田之间,分布着许多蓄水的池塘。“文革”期间,乡政府组织“干民齐上阵”才个把月,将龙望垴下几亩大的“石塘” 修了个近千亩的“三忠于水库”,十几个自然村的农田灌溉轻松地解决了。那时,村里靠斫柴做饭和取暖,龙望垴下的柴山上柴薪斫不完、取不尽;村上将多余的山林卖给他乡少柴的人家,为村里增加公益收成。老家彭家垅风光秀丽,山多地宽田肥,这方圆百里内,一提起彭家垅都会翘起拇指称道这是个“柴方水便的好地方”。数百年来,逶迤的龙望垴像个负责任的老爹,用他坚毅、伟岸的身躯拱卫着老家彭家垅;这肥水良田像是万千柔情的慈母,宽厚、无私地滋养着彭家垅的祖辈。

按易经风水论说彭家垅是个凤凰地。据说祖先在宋代是跟随杨家将杨七郎出征的将军。由于邻村妒嫉,风水先生使坏,教唆村民在凤巢里修起砖窑,凤颈处掘一藕塘,以致风水破坏,这几百年都未出过大人物。风水一说不可全信,但村前藕塘却使山清水秀的老家出脱得锦上添花。

老家彭家垅,夏天的夜是艳美的。一轮明月高悬昊空,淡淡的光像轻薄的纱,飘飘洒洒地落在山峦、村落、藕塘上,更像是一层层碎银闪光闪亮的。月光照耀下的荷花,像是刚刚出浴的亭亭玉立的仙女,那娇美让人顿生爱怜之心。荷叶在夜风中摇曳,白的红的荷花点缀在水中,像是各色雨伞在绿色的雨里游动;朦朦胧胧的是人间、似仙境;“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这不是文豪苏轼为彭家垅的凤凰宝地而作的诗吗?

这时躲藏在草丛、水边的青蛙、石鸡不甘寂寞,“呱呱呱”地叫个不停。一种喊着“咕喔咕喔”的鸟也来凑热闹,为彭家垅美妙的夏夜,添上一声声深沉、雄浑的悲歌。从前,村里有一对姑嫂亲如姊妹,小姑子为反抗包办婚姻跳塘自尽,嫂嫂嘴里喊着“姑呀姑呀”下水相救不幸淹死。传说嫂嫂死后变成“咕喔咕喔”鸟,慷慨地叫个不停似在为小姑子鸣冤。

夏天, 彭家垅的风是温馨的;它没有春风的柔情、炎夏的灼热、秋燥的多愁善感;它是生命的使者,吹熟了山间稻禾,吹香了村前荷花。它蕴藏着独特的魅力;徐徐地向你拂来,格外的清新、凉爽、惬意、快慰,你有天大的烦恼都会莫名其妙地一扫而光。我老家的房子就建在藕塘旁,荷花盛开,那醉人的美沁人心肺;我常伫立在塘口,一股淡淡的荷香抚摸着我的鼻尖。这时你沐浴在微微的山风中,爽得有点飘然,有一种超脱世俗之愉悦。

夏天的夜, 更是传统、独特、趣味盎然的小天地;夕阳从村后的背口山缓缓坠去,乡亲们便将摇椅、竹床、宽板凳都搬到村前晒场,在风向的上边用艾叶或茅草燃起一堆暗火烟气熏蚊虫。夕阳西落时,我也在家门前的地上洒上水,连路边都扫得干干净净,这也成了我每天包干的“责任地”。吃过晚饭,乡亲们各自来到早已准备好的场地纳凉,开始了种种闲情逸趣的“说书”。多少年来,乡亲们自觉地在浓郁的民俗文化的熏陶下传承着善良、感恩和自强。

我才五六岁时还没上学,就挑着两个小竹篮屁颠屁颠地跟随斫柴的妈和姐上龙望垴山上捡柴、捡松巴,不时吃力地用斫柴刀去敲枯死的小柴桩。大山慢慢教我学会了坚毅和顽强。爸爸在单位上工作,妈妈要拉扯着我们姊妹六人确实辛劳得不得了。从小算姐和我勤快,我俩总是自觉地找家务做。农忙时,同姐帮妈去生产队做些扯秧、插秧等力所能及的农活,挣工分抵口粮。中午妈忙着做饭,姐摘菜、洗菜和洗衣服,我拿起扫把扫地。姐只比我大两三岁挑不起一桶水,我俩去一个叫破塘的水井抬水。常在路边、田沟挖地菜、野菜,在生产队收过庄稼的地里疏花生、捡红薯、拾稻穗;不时去池塘边捞猪草。其实我们年小为妈妈减轻不了多少体力上的压力,却给妈精神上极大的慰藉;妈妈常掩饰不住内心的欢笑,倾听着乡邻们不时的夸耀。

学龄到了,爸妈要姐带我上离家四五公里远的乡中心完小住宿读一年级。两年后,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县中就读。从此,每到星期六下午不到十岁的我独自回家,星期日下午则背上书包和米袋孤独地返校。如今不足十岁的小孩尚在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怀里撒娇呢。

家里有个铁打的规矩;谁不好好读书,谁留级就回村种田。能考上高中、大学,爸妈讨饭也要让我们把书读完。妈无论多忙,只要你在看书就从不打扰你。我从小喜欢看书,管它“香花毒草”见书就要看完。妈做饭时常让我坐在灶前添柴,借着灶火光亮读着各种书籍。弟妹不大喜欢看书,再不愿意都得在妈妈的唠叨中去干摘菜、洗菜和勺猪食等家务活。

暑假是我在老家度过最长的时间段,那是一段欢快、充满活力的日子。村上有个叫稀毛的小伙伴,我俩在农活之余走遍龙望垴下周边的水库、池塘、堰沟、稻田抓鱼、摸泥鳅、钓石鸡、捉蛤蟆。钓石鸡没什么技巧,全靠摸索。只需用一根竹竿一根小绳缚一只小青蛙作钓饵,用一小竹条将装化肥的编织袋的袋口撑开就行。石鸡和青蛙有着不同的习性,石鸡躲在泥洞口、草丛下、灌木中,见人就跳水钻泥。钓石鸡人故要躲避不让它发现,否则不会上钩,但它一旦咬钩,则会将小蛙吞入肚子牢牢不放。捉石鸡那是辛苦且危险的活。打着赤脚,裸着手臂,在泥洞里摸石鸡,不小心会被蛇咬。稀毛从不让我冒险摸石鸡,只提着袋子在岸上跟着就行。我俩捉的老石鸡有人出高价也不卖,不时却把老石鸡送给村上年长和有病的老人滋补。

在乡亲们的赞誉声中,姐考上九江师范,我赴东南海疆从军。数年后,姐成了一名光荣的“灵魂工程师”;我分配在县电信局工作。姐和我的成长是老家彭家垅的山与水灵气孕育的。是那日月风雨给我灵魂之洗涤,是乡亲善良、感恩、自强之情不断为我铸入人生信念及蓬勃生气的。当年,全家下放回老家,是乡亲们一把青菜、萝卜菜,几只南瓜和几篮红薯、芋头接济,才渡过那灾荒年的。如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妈妈每次用微微颤抖的手接下乡亲们的救命的馈赠,她那早早布上皱纹的脸上滚下泪珠的情景。我不敢忘却妈妈的叮嘱:要感恩,不要忘了老家彭家垅。我走上领导岗位后,确为村办过几件公益的事,费用开支都是自掏腰包。我还为村里做过许多工作,没在村里提过,没人知晓;但我觉得只要是做了有利乡亲的事就感到无比欣慰。

忘不了,忘不了,龙望垴下我的老家彭家垅,记忆里永远的乡愁。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坤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