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岸线彭泽行
■ 龚锦文
周日,我有幸参加了“赓续文脉 向江图强——作家走基层彭泽县采风行”活动,大巴载着我们这支队伍穿越了三个时代,我们聆听和感触了三段故事:一代代浴血奋战抵御外敌的英烈,一位被称为“北斗之南一人而已”的千古名臣,一座浸润千年文脉书香的五柳书院。品读三段历史,让人动容,催人泪下,启发心志,令人长思。
大巴载着大家首先抵达马当山下,采风团前辈作家吴清汀说这里是炮台遗址,也是著名作家、已故《庐山恋》的作者毕必成的故乡,他的老家就在炮台入口旁,这使我心中忽然间产生起一种无限的敬意和亲切感。下得车来,我们一边听着导游的解说,一面沿小径攀缘而上,年近八旬的老作家吴清汀不甘示弱,走在队伍前面。登上山崖,视野开阔,临江而望,大江为棉船岛一分为二,南面是主航道,江面变窄,水流湍急。马当山高耸扼守南岸,三级炮台位于山顶、山腰和矶头,立体分布,彼此呼应,矶头下悬崖峭壁,地势险峻。行进的队伍途经炮台指挥所,走过练兵场,穿过防空掩体,我们在炮台遗址徘徊、讨论、触摸、眺望,思绪仿佛穿越历史,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从第一次鸦片战争抵御英军到太平天国、甲午战争,再到作为抗日战争武汉保卫战前沿,马当山作为长江要塞,与马当炮台和守军一道发挥了阻击敌军的巨大作用,无愧于孙中山题写的称号“中流砥柱”。虽然题字最后在日军的炮火中被炸毁,马当炮台的三百余守军在敌人的毒气弹中壮烈牺牲,但勇士们的浴血奋战、抵御外侮的精神和炮台一起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记忆里。同时这一次次惨烈的教训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坚固的要塞堡垒,坚强的军民抗敌意志、决心和团结精神必须与先进的科技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离开炮台已近中午,不远处是马当到棉船的渡口,轮渡穿梭,往来车辆和人流络绎不绝,站在渡口回看长江和马当山,只见长江奔腾不息,时光飞逝如流,但我们相信屹立长江边的马当炮台将时时警醒着往来于这里的人们:别忘了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所走过的艰辛历程,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时光大巴继续带着大家一路穿行,来到今天采风的第二站——“不只青绿,更有陶狄”的五柳书院和狄公楼。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为纪念陶渊明反复重修的五柳书院。这位儒道兼修的五柳先生,面对羸弱的东晋,时局动荡,朝堂黑暗,门阀横行,老百姓民不聊生的现状,曾心怀建功立业理想,五次出仕。然而现实让人失望,他在做了80余天彭泽县令后,选择了有所不为、挂印而去,表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风骨。有一种辞别叫归去来兮;有一种转身,叫从江山到田园;有一种境界,叫抱朴含真。从此过上了晴耕雨读、采菊东篱、悠然自足的生活,开辟了田园诗的领域,在混乱的时代为中国文人开启了世外桃源的精神世界。
眼前的五柳书院是一个古朴轻奢的院落,四周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整体是按照“院门在前,讲堂居中,书楼置后”的形制而建的。大门匾额和对联为“江山之助”“文章古圣哲,锦绣新山河”。走进书院,内部布置古色古香,幽静的环境,清雅的古式讲堂,木质的门窗、雕花的梁柱、陈列满架的《四库全书》等经史子集,印在四壁的《千里江山图》和拓印的草书《拟古九首帖》挂在了屋顶,让人置身于一个博雅的书斋,一个儒家为学修身的殿堂。陶渊明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深深地影响着后世,同时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独特的文化气质。五柳书院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又是精神的寄托。
从书院出来,陶狄广场对面就是狄公楼,整体采用仿唐古建风格,五层四檐、顶置宝瓶,39米高,矗立于长江边,雄伟壮观,真可谓:狄公高阁临江渚,堤外长江滚滚流。它们似乎向来者诉说着千年前这位狄公的功业。 历史上六位最有名的县令,彭泽就有其二:陶渊明和狄仁杰。晋末的陶县令转身以文助江山,而初唐狄县令则选择以人助江山,为所当为。跟随讲解员,我们来到狄公楼前,刻有范仲淹所题铭文和南宋佚名《狄仁杰》颂文的紫铜色狄公鼎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而狄公楼基座上的“狄公事、范公文、黄公书”的“三绝碑”更是让人惊艳。走进一楼,讲解员介绍狄仁杰所处的时世与身世,帝王嘉许、历代名臣称颂和文人赞誉。移步二、三楼,通过狄公的诗文、手迹、印迹等,我们了解狄公的生平与作为,仁政与善治。四楼展厅介绍我国郡县制的发展历程、彭泽县的历史沿革等内容,大家饶有兴趣地欣赏了南宋夏圭《长江万里图》,采用湿壁画手法等比例还原,所绘烟波浩渺的长江,江天一色无纤尘的景致,展现长江绚丽长卷。
站在四楼大厅外廊,眺望眼前这寥廓江天,我的思绪仿佛进入刚才的画镜中:浩浩江水从远处走来,或经过狭隘两岸,急流奔腾;或山石险峻,波涛汹涌;或流经浅滩,水静浪平;或遥岑水阔,烟笼雾约。人们浮舟江上,有急流勇进者;有系缆倚岸、载卸货物者。岸边则有村墟旅店、亭阁寺宇,行人匆忙赶路,一幅生机盎然景象。正是:俯瞰大江万顷苍茫云水阔;遥思贤相一怀忧乐古今同。
参观完狄公楼展馆,让我对狄公生平和功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英风浩气。狄公明经取科,四年县令,两度拜相,从乞免民租、劝课农桑到不信妖言、力扫淫祠;从释囚宽刑、善决冤滥到弹劾佞臣、直责宰相;从谏言立制、谏阻造像到曲赦河北、德抚四夷;从举贤为国到解梦复唐。他以自己的毕生实践着:诚意正心,孝亲以事、法安天下,安边定远。真正践行了儒家家国情怀与理想:致知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如狄梁公祠题:辅国功昭青史上,思亲心向白云边。古来贤相知多少?忠孝惟公得两全。
从陶狄院出来已是下午3时,大巴又重新载着我们采风的队伍驶上返城高速,然而,狄公楼顶楼外廊的景观仍在脑海回荡。我们惊奇地发现:刚刚参观完的五柳书院、狄公楼、马当炮台恰好被不久前建成的美丽长江大堤串联一线,也与不远处充满神话传说的“海门第一关”——彭浪矶与小孤山相连。我忽然感觉到千百年来人们所期待的景象正逐步呈现:一个儒家文化理想里的桃花源美丽乡村;一个河清海晏,民殷国富,政治清明,社会安宁,边安远定的国家;一个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般的江海防线雄关要塞;还有“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小姑前年嫁彭郎”的那对在长江上自由自在生活的眷侣。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编辑:吴晨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