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江西发现新物种54种 珍稀动物频频现身

2024-12-17 14:41:31   
浏览量 30789

万物相形以生,众灵互惠而成。《江西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于12月17日在南昌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近两年,江西发现新物种54种,江西物种新记录204种,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42处。

完善顶层设计

构建起江西自然保护地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省自然保护地占国土比例12%以上的目标。省人大出台《江西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是全国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省级协同立法。省林业局制定全省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为构建统一、规范、高效并兼具江西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绘制了“时间表”“路线图”;出台《江西省自然保护地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规范性文件,构建起江西自然保护地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加强监督管理

构建林业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

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域的自然保护地智慧监管平台,常态化开展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违法违规问题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构建了常态长效的监管机制。2023年,江西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问题点位数量同比下降42.8%。编制实施全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中长期规划及实施方案,初步构建了以国家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逐步延伸到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的林业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

持续加强资金保障

共争取中央财政投资达2.14亿元

近三年来,共争取中央财政对江西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投资达2.14亿元,省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由过去的每年8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1200万元。持续健全完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内生态公益林差异化补偿机制,国家公园范围内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35元/亩/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高到33元/亩/年、省级自然保护区提高到29元/亩/年。建立中央生态补偿与自然保护地年度监测评估奖惩机制,近两年累计下达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奖惩资金8000万元,进一步增强了属地党委政府主动参与支持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的意识。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

我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国家公园的省份。2021年,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获批设立,江西成为全国第一批拥有国家公园的省份。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管理机构已正式获批,在首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评估中,武夷山国家公园总评价居全国第一。同时,井冈山国家公园被纳入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创建方案已上报国家林草局审查。国家公园这项重大创新,在江西从无到有、落地生根,标志着江西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的变化,已经成为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名片。

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42处,保护了江西省50%以上的自然森林生态系统,30%以上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和9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呵护着赣鄱万物生灵。近年来,通过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等措施,过去难得一见的白鹤、梅花鹿(华南亚种)、蓝冠噪鹛等珍稀野生动物在保护地内频频现身,其野外种群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一些濒危植物如资源冷杉、美毛含笑、大黄花虾脊兰等也在保护地内得到休养生息。近两年,江西发现新物种54种,江西物种新记录204种,极大地丰富了我省生物多样性。

(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