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充满温度和真情的广播精品——解锁广播剧《禾下乘凉梦》获奖背后的成功密码

2024-12-07 17:45:00   
浏览量 30078

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系列报道:

这是一部充满温度和真情的广播精品

解锁广播剧《禾下乘凉梦》获奖背后的成功密码

“认真聆听了广播剧《禾下乘凉梦》,你会发现,那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仿佛还在我们身边,他并未远去,可亲可爱的形象通过电波映入我们的脑海之中,非常亲切!”连日来,我市两件作品获评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消息在全市上下引发广泛热议。

在袁老的故乡德安、在互联网上、在九江文学艺术界,对该剧的评论更是好评如潮、反响热烈,广大文艺工作者们纷纷表示,袁隆平给我们留下了一座精神富矿,他的故事、他的精神值得用更多艺术形式去表现、传播、传承,我们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增强文化自信,以充沛的激情、细腻的笔触创作出更多贴近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为九江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增添更多文化自信、文化力量。该剧凭什么斩获“五个一工程”奖?探寻背后那不为人知的创作故事后发现,主创团队反复打磨剧本、艺术家们真情演绎、人物塑造惟妙惟肖,为听众生动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感人的中国科学家形象。

主题充满温度 细节真挚感人

袁隆平是江西德安人,抗日战争爆发前曾在德安生活,在那里他度过了童年时光,但这短暂的幸福却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戛然而止。跟着父母颠沛流离,袁隆平亲眼看到那些善良无助的中国百姓衣食无着、啼饥号寒的悲惨景象。

童年时的他,心中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吃饭,是人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大事。此后的一生,袁隆平的学习、科研、生活、奋斗,始终围绕着“粮食”进行,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义无反顾,矢志不渝。4集广播剧构思精巧,分集展现了“发现”稻种、“磨难”坚持、“突破”难关、“圆梦”成功四个关键环节,艺术再现了袁隆平攻克杂交水稻过程中的实践求真、忘我奉献等精神坐标。与此同时,该剧巧妙设计了一些细节,让听众对科研路上的坎坷有更具体深刻的印象。

剧中,有一次袁隆平在稻田里发现一株秸秆粗壮、穗粒饱满的水稻植株。按照预想,把稻穗上采集的种子播下去,一定会获得丰收,但实际效果却相去甚远。深受打击的袁隆平依据事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深入调查、撰写论文,一步步走上了研究杂交水稻的道路。

作品通过生动的朗读,将“做一粒种子,落地、生根、发芽、结果,让天下苍生不为吃饭发愁”的梦想娓娓道来。但塑造有血有肉、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还需要细节支撑。创作团队没有把人物架起来,而是让他落到泥土里。剧中设计了袁隆平与妻子、学生、科研成员等几组人物关系,通过彼此之间聊生活、聊工作、聊科研,塑造了一个每天忙碌于田间、嬉笑于家庭、躬身于课堂、徜徉于“稻海”的长者形象。声波的背后,那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家仿佛就出现在听众眼前,声息可闻,和田间地头的普通农民没有两样。

精雕细琢打磨 角色演绎动人

一部好作品,是用情感去打动人,毫无疑问,《禾下乘凉梦》的创作团队做到了。为打造文艺精品,该剧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杨竞博执导,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文艺系副主任张晗任编剧,北京著名配音演员李昊甲领衔演播,一级音乐编辑马国华作曲,著名音乐人左春龙担当本剧原创音乐制作人、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研究院院长关玲与国家一级导演、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组成员王锐任艺术顾问。

尽管有强大的创作班底保驾护航,该剧从今年1月中旬进棚录音,直到最后完成,仍花费了近两个月。虽然前期剧本在十几稿打磨修改后已较为成熟,但饰演袁隆平的角色人选却迟迟没定下来。原来,袁隆平虽是德安人,童年也在德安生活,但从青年时期直到终老,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湖南工作。所以物色配音演员时,到底是选择江西口音来演播还是湖南口音演播,团队一时犯了难。

为还原真实形象,团队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江西籍演员饰演童年时期的袁隆平,湖南籍演员饰演青年及以后时期的袁隆平。于是,王锐广发招贤榜,经过好几轮试音,都没能选中满意角色,直至配音演员李昊甲的出现。王锐先是发了一段袁隆平的原声,让李昊甲试试音。“我叫袁隆平,江西德安人,在德安县城祖父修建的颐园里面,有我无忧无虑的童年……”让王锐没想到的是,李昊甲无论是从声音还是人物的感觉,都很符合演播袁隆平这个角色。

定了!从袁隆平安江农校开始执教到其老年期间,由李昊甲来演播。演播演员不光是声音要像,对人物的表现力也有极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面对一些挫折磨难时,演员要有爆发力,对演员的台词功夫和张力要求特别高。通过无数次用心揣摩、捕捉细节后,李昊甲慢慢找到了感觉。

与此同时,童年时期的袁隆平录音工作也在进行,江西籍演员谷子用稚嫩的德安话把小时候的袁隆平演绎得惟妙惟肖。扮演袁隆平妻子邓则的演员叫徐徐,也是湖南籍演员。在演播角色时,如何从最初的相敬如宾,到后来成为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如何从声音中表现出细腻的感情,体现出对丈夫的关爱?徐徐在熟悉剧本后,对角色的拿捏恰到好处。

“老袁,老袁,老袁,我跟你讲啊,我偷偷藏了三盆,又从砸碎的罐子里找到几株幸存的秧苗……”这是剧中第2集《磨难》中,红卫兵把袁隆平辛辛苦苦繁育的60多盆雄性不育株砸了,袁隆平痛哭流涕,妻子安慰他时说的一段话。徐徐在演播中把夫妻患难与共的感觉演得情真意切。

一稻济天下 精神永传承

著名配音演员、配音导演伍凤春在剧中饰演袁隆平的母亲,回忆起这部广播剧,至今她还沉浸其中。

“在最后一集《圆梦》中,当小提琴声响起,有一段母子心灵对话,我和李昊甲完全融入进剧情里。‘妈妈,什么是好种子?’‘二毛,人就像种子,你要做一粒好种子。好种子长出的粮食才好吃,还好看,你们看这米的颜色,晶莹透亮,就像人生的色泽。’‘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我总想,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陪陪您。可直到您病危,我还在长沙开杂交稻现场会……’”伍凤春回忆,当录制完成后,全体演员和制作方、片方合影留念时,迟迟不见李昊甲。当剧组同事找到他时,他还坐在话筒前,沉浸在剧情中,泪流满面,哽咽道:“稍微等等,让我缓一下。”

评论家兼编剧孙浩认为,《禾下乘凉梦》广播剧没有停留在缅怀英雄的层面,而是把袁隆平一生对杂交水稻事业的追求凝聚成剧,让听众通过他的事迹体会到一种伟大的人类精神,体会到一粒种子撑起的济世伟业,体会到一种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命运的使命担当。

(特约记者 陶良飞 九江日报记者 洪永林)

编辑:吴晨

责编:钟千惠

审核:吴雪倩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