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 身怀敬畏之心 对话历史名城

2024-11-29 14:10:00   
浏览量 30680


 见到石峰时,他正结束内蒙古包头市历史名城考察学习团来浔期间的陪同工作,“主要任务就是介绍我们九江的历史文化,分享我们‘摘牌’的经验。”石峰介绍说,像这样的兄弟城市考察团队,仅今年十一月份就有五六批。为什么这两年会有这么多城市慕名而来?一是冲着这座城市来的,九江因名城申报工作火出圈了;二是冲着石峰这个人来的,在业界他是名副其实的“实操家”,他多次受邀在全国各地培训授课的经历,让各地心怀“名城梦”的人都想来九江听他讲九江的名城故事。

  自2022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九江正式成为全国第14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经过了两年多。在近一千个日夜里,九江城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檐角交错的楼宇间,一些改变正在发生。而与此同时,有一群人却正在控制着“改变”的发生。他们极力让老城的变化更加细微,让大家回首望去,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街还是那街,人也还是那人。

  1

  “聆听光阴故事,为我所爱”

  石峰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有人说他是九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掌舵人”,有人称呼他为九江的名城专家学者,他给自己的定义却很简单,“我就是一个名城守护人,”他露出谦和的笑容说,“九江就是我的家,在这老街上走一走,品味一砖一石、一房一瓦、一街一巷,聆听光阴的故事,邂逅历史的变迁,是我所爱。”

  石峰,现任九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级巡视员。2019年,他主动请缨,从文化部门调任住建部门,主要承担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保护和传承工作。这正是九江申报最重要、最关键时刻,他带着从各单位抽调来的一个小团体,不分昼夜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接到任务初期,他顿感压力,“央视曾经这样评价我们:‘在中国无数的山水间有这样一座城市。堪称地理形胜的教科书级存在,它北临长江,南依庐山,环抱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如此名山大川汇于一城,放眼全国也当得起独一无二。’九江的魅力毋庸置疑,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九江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桂冠失之交臂。”石峰说,“因为历史原因,也因为九江历史中多次水患肆虐、战火不断,九江遗留下来的文化遗迹不多,历史价值不高。在上世纪国家公布的三批城市中,我们没有赶上车,随着时间推移,申报的办法也发生了改变,‘成熟一个,审批一个’,随着各地申报热情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石峰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叫创建,只是申报。不仅要看这个城市有什么‘家底’,还要看为保护传承这个‘家底’做了什么。”

  九江的历史文化价值无人质疑,却困于遗产的遗失、损毁等原因,就真的没有办法夺下这个“金字招牌”吗?那段时间,石峰时常陷入沉思,他请教专家,拜会相关部门,去了别的城市取经,开启了与名城的“对话模式”,不亦乐乎。他时常半夜醒来,回忆着白天在城市道路中行走的情景。

  2

  “守护千年文脉,乃我之责”

  “九江的美,不仅在于具体的文物,而在城市千年的风骨里,是明月松林的山风,也是落雨如珠的江面。”石峰说。

  “为什么针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是成熟一个审批一个?这正是因为,城市和人一样,不同的城市气质不同,天下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城市,正如同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九江的气质,决定了我们不用和前面批复的城市一样,走他们的老路子,我们历史文化就在自己城市的炊烟里。”他说,九江是司马迁“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的科考之地;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隐之地;是李太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揽胜之地;是白居易“同是天下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左迁之地;是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为政之地;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思之地;是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乡愁之地;是毛泽东“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登高之地。

  这样的城市,让石峰倍感自豪,没事的时候他很喜欢去庾亮南路走走,和其他城市的“老街”相比,这条路显得没有那么“扎眼”。“这就是他本来的样子。”石峰说,“符合我记忆中的模样,也符合老人印象中的模样。”在庾亮南路的改造中,他们选择拆去围墙和遮挡,把原本“养在深闺”的生命活水医院住院部旧址和同文书院旧址“亮”了出来,把原本被高楼遮蔽的大胜塔给“透”了出来。

  在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仅有的0.37平方公里上,串起了多处历史遗迹:始建于南朝的能仁寺大胜塔、开办于清末民初的生命活水医院和修道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红砖住宅……古代、近代、现代历史层积,滋养着这座千年古城,讲述着时光流转的故事,流淌着岁月与乡愁,浓缩了中西风情。漫步其间,每一步都跨过一段厚重的历史。

  庾亮南路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成了九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力支撑。“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不仅要保护‘古代’的遗存,还要保护近代和当代的建筑。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而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是流动的,它会沾染上各个时代的气息,是线性的、贯通的,而不是一个点、孤立的。我们如果把那些看似老的、破的东西拆了,去重建一些既不古也不新的建筑,那就和历史文化保护的精神背道而驰了。”

  3

  “留住城市记忆,是我所愿”

  2024年,九动梦工厂开园,启动仪式上请来了老厂区的老职工们跳起了时代的舞蹈。人们可以在熟悉的红砖房之间看见铸铁牛、奔马雕塑,也可以在其间找到咖啡厅、博物馆等现代元素。

  时光是流动的,在这里连成了线。

  项目初期,石峰作为专家组成员到场,“我当时告诉他们,老厂房我们要保留,怎么保留?不是去拆掉建新的,还是在旧的上面改造,用‘织补’的方式,用绣花功夫去修,同时还要保护包括古树、水塔、碑刻等环境要素。”在石峰看来,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推倒重建比“修旧如旧”要简单,但是历史建筑需要的就是这种“费劲儿”,只有带着这种“费劲儿”才能真正把历史文化留存下来。

  经过建筑修缮和环境提升,民生改善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近年来,九江下“绣花”功夫,对街巷的基础设施进行保护性修缮、对闲置的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既留住街巷肌理,又让老街在时光流淌中芳华依旧。石峰说,在城市更新中,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时代新课题。“老街古建的修复要坚持一个‘真’字。”用“绣花”功夫,保护古建筑、古民居真实、完整的历史信息和环境,让每个历史痕迹和生活记忆都有生动留存。

  石峰发现在庾亮南路的修道院旧址开了一家咖啡店,“我伸头往里瞧了瞧,那天正是下午六七点,天上下着雨,有穿着校服的学生在看书做题,有人在安静地玩手机,外面雨点淅淅沥沥,梧桐树叶掉了一地。向远处深望,是大胜塔的塔尖。我突然觉得我们做的这些事很有意义,于今天、于未来,皆如此。”

  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不仅在于历史,更在于未来。“未来是什么样子,有山水如斯,有人文如斯,必定是文章留尔雅,江流九派通。”石峰说,我们保护的恰恰是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生活故事,它们生动有趣,又充满着人世炊烟,如同一江春水,满溢着九江城和城中人的故事,川流不息。

(九江日报记者 周慧超)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