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山川壮丽,水色潋滟
如果说名画是时间的低语
那么江西的山水便是那最悠扬的旋律
才子佳人以笔为舟,墨为海
一幅幅画卷光华灿然,穿越千年
让后人得以在尺幅之间
感受那份超越时空的雄奇诗篇
《千里江山图》:宋朝版《航拍中国》
青绿千年不凋,江山如此多娇。八百多年前,北宋江南的一个 春天,18岁的王希孟在家中铺开纸张、挥毫泼墨,微卷的天空,被他铺展出一片前所未有的天地。
《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峦起伏和烟波浩渺的自然山水在依山临水的画卷中,构绘了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穿插渔船捕鱼、泛舟游玩等好一派栩栩如生的江南山水画卷。
有学者研究认为,江南(今江西省)鄱阳湖畔的庐山自然风光,是唯一契合《千里江山图》卷中的构图布局。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在解秘这幅名画时说:《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
《千里江山图》
庐山
自东晋谢灵运始,庐山便一直与文人雅士结缘,是古代“网红打卡圣地”。从司马迁“南登庐山,观禹所疏九江”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等3000多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16000多首诗词歌赋,摩崖石刻名人胜迹随处可见。
《庐山高图》:浓浓师恩情
步入明代画家沈周的《庐山高图》,山峦层叠,草木繁茂,气势恢宏。此画同样以庐山为主题,是沈周为祝贺老师陈宽七十寿辰的精心之作。陈宽祖上是江西人,曾为沈周老师,沈周即以庐山来象征老师的品格,所以此图绘庐山之“高”以为象征。他极力刻画庐山“仰之弥高,大气氤氲”的动人形象,借此来表达师恩浩荡的主题。
《庐山高图》
庐山
《匡庐图》:鸟瞰式笔墨仙境
北宋画家荆浩素来以画面的宏伟其实而著称,宋元人称他的画为“全景山水”,《匡庐图》是他著名的山水画代表作之一,这幅画同样以庐山为描绘对象,从画面上看为“鸟瞰式”的全景构图,他从不同的视点去观察山峰、村屋、路径与飞流的瀑布,并把它们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令整个画面的空间层层推进,将最高的主峰置于群峰的簇拥之中,更显得气象万千,气势磅礴,表现出了“天地山水之无限,宇宙造化之壮观”的局面。这幅作品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对江西山水精神内涵的深刻挖掘。
《匡庐图》
庐山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的江西情怀
虽然《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但黄公望作为元代画家,其山水画风格对后世描绘江西山水有着深远影响。画中,山水的布局、云雾的渲染、树木的勾勒,都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和谐,这种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与九江武宁山水的气质不谋而合。黄公望通过此画,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敬畏,也为后来者描绘江西山水提供了一种美学上的参考。
《富春山居图》
九江武宁
黄秋园:“当代陶渊明”的庐山情
黄秋园,江西南昌人,被誉为中国书画界“当代陶渊明”,1979年因病去世,享年65岁。逝世五年后,他的作品才公诸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一九八七年中央美术学院追聘秋园先生为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追聘秋园先生为荣誉院委委员。黄秋园的山水画中多有隐居高士出现,想来正是反映了其淡泊的心境。
《溪山访友图》局部
黄秋园喜爱庐山的景色,更爱庐山中的人文现象,从多部作品中反映出深受淡泊隐逸思想影响的他,之所以多以庐山为景,是有自己的感情寄托的,也是他心灵中理想的归宿与追求。他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在天人合一的境地里获得了自己的最大乐趣,并在庐山上实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守其神,专其一是真画”的信条,完成了他所追求的“虚静”观。这“虚”字里却显示出中国文化中善于含藏的人格特点,庐山也成就了他成为当代写景山水的代表性画家。
《清秋采菊看庐山》
庐山三叠泉
傅抱石:铮铮铁骨的爱国大画家
傅抱石,1904年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他是现代著名画家,被认为是“新山水画”代表性的画家之一。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
《江山如此多娇》(1959年)是傅抱石与关山月历时四个月,为新建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画面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表现新中国生机勃勃的景象,代表了民族的豪迈气魄,表现了新时代的伟大精神。
《江山如此多娇》
三清山
此外,经不少学者研究发现,《江山如此多娇》中描绘的缭绕的云海与雄伟的山峰,竟与江西三清山的自然景观颇为相似,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傅抱石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江西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爱国情怀不仅体现在艺术作品中,也深深植根于江西这片热土之上,激励着江西人民不断前行、追求卓越。
《井冈山》:经典红色佳作
五百里井冈,巍峨叠翠,云雾缭绕。《井冈山》是李可染先生绘于1976年的一幅描绘革命圣地井冈山的山水画,在画面构成中,画家看似随意的空间布置,实则是巧妙的运用云海连结群峰错落的井冈山,大实大虚,显现出延绵纵深的山体层次,给予观者身临其境的体验;又以松树的苍劲挺拔配上红军战士挥旗跋涉山路,山势险峻而战士们斗志昂扬,使得恢宏的革命气势破纸而出。
作为革命艺术的先驱者,李可染先生始终秉持着“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艺术追求,以己身浓烈的红色情感为基点,向着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开拓,最终将浓烈的爱国情怀和井冈山的雄浑壮丽一融纸上,成就了这件经典红色佳作。
《井冈山》
井冈山
《三清山圣境图卷》:看云卷云舒,观满天晨星
许一川,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以“盛世江山立传,打造时代精品”为使命,历时三年深入江西四大名山写生采风,就地创作,完成了包括《三清山圣境图卷》在内的四大名山系列全景长卷。其中,《三清山圣境图卷》创作于2013年国庆期间,规格为1米×12米,于当年在北京第八届文博会上展出,并获得了广泛关注与好评。
看《三清山圣境图卷》,让人如临“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的固美河山,不觉猜想,山中有隐士或仙人吗?他们是否与远山一同瓜分清晨的清幽与静谧,与山间的风共享手中清茶,晨时看云卷云舒,暮时观满天星辰,在山间度过悠然四季。
《三清山圣境图卷》
三清山
八大山人:“一切景语皆情语”
八大山人,即朱耷(1626年—约1705年),江西南昌人 ,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八大笔下的山水,勾画之“粗”,运墨之“啬”,画幅中难识真山水,只见一片皴擦墨迹,正是“假借”山水来表现内心的期望与依恋。怪石朽木,曲径柴扉,奇峰烟岚,赏画者每每“惊其异”的同时,真正感悟到的是人心与自然灵犀相同的一片诗情画意。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仿倪山水》与三清山
《江山清远图》与龙虎山
无论是天下悠的庐山、天下秀的三清山还是天下绝的龙虎山,在某种程度上都与朱耷笔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此时此刻,春江秋水,山石树木早已随画者心志漂泊,宁静而苍凉、寂寞而绮丽,它们被想象和创造重新构筑,被灵感和性情再度演绎,成为朱耷心中的清幽之境。
名画中的江西山水
如同一部书画史
从远古时期的原始符号
逐渐演变至今天需要深入感悟的艺术境界
名画中的江西山水
如同一条从原始淳朴
逐渐升华至高贵典雅的河流
永恒不息地流向未来
让我们以历史为本,文化为魂,且行且歌
踏足书画中的那片山水,体会赣风鄱韵之美!
(作者 盛苑冰)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