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学者宋应星在新余写下《天工开物》。如今的新余因钢设市,系江西最大钢铁基地。“天工开物”精神历久弥新,赋予这座城市全新的意义。澎湃新闻记者 龙云杰 编辑 许嘉宁 包装:周寰 晁嘉笙 素材来源 新余市融媒体中心
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农业及手工业生产的综合著作,它充溢着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科学态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它是《天工开物》,一部凝聚着中国人2000多年科技文明的宝典,传入欧洲后,被各国大量翻译发行。
而它的成书之地,江西新余,既为先进的古代科技《天工开物》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样本,几百年间也被这本书的“经世致用,独具匠心”的造物智慧所滋养。
10月6日,澎湃新闻国庆特别策划“成为中国”报道组来到新余,以新时代的眼光审视这部传世之作,以及跨越时空,它在一座城市的遥远回响。
历史的长卷翻至明崇祯十年(1637年)。时任江西分宜教谕的宋应星游历四方,深入田间地头与工坊矿场,与劳动者交流互动——新余市分宜县丰富的物产让他眼前一亮;农民们的耕种技巧让他着迷;而精美的夏布制作,从苎麻到成品,每一道工序都让他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江西分宜麻博物馆
他图文并茂地记录下这一切,并取名《天工开物》,告诉天下人:人要利用自然,用聪明才智开发出万事万物。
《天工开物》共分十八卷,分别介绍五谷种植、衣物织造、染色、粮食加工、制盐、制糖、制陶、铸造、车船制造、锻造、矿石烧炼、油脂提取、造纸、冶金、兵器制作、颜料制作、酿酒、珠玉采制。书中附有123幅木刻版画,对相关技术所涉及的人物动作与牲畜、工具运用以及相关环境进行了详细描绘,生动展现了晚明时期的劳动生产场景。
无论岁月交替,世事变迁,《天工开物》孕育的工业基因,散发的经世致用的民本思想,独具匠心、工开于人的造物智慧,依然在源源不竭地创造新的时代价值。书中记载的一些传统农业耕种技巧和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其对手工业技艺的详细阐述,激励着现代工匠们传承和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新余,《天工开物》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对传统工艺的再认识与再创造,“天工开物文化”不断生发、成长,成为新余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钢集团花园式工厂
如同《天工开物》中描绘的那样,铁矿的火红与夏布技艺的细腻,是自然与人类智慧的融合。宋应星笔下的炉火,成为新余钢城工业文明的重要源头。今天的新余,拥有产能达千万吨的大型国有钢铁联合企业,能生产从0.08毫米到380毫米近千个品种、4000多个规格的钢产品,其中,0.08毫米超薄无取向电工钢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今天的新余,是“中国夏布之乡”,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绣”,夏布出口量占全国80%。今天的新余,正在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强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球锂电高地。
今天,当我们再次翻看《天工开物》,会发现这不仅是一部工艺百科全书,更是作者面对纷繁复杂局面时给出的一份答卷。
当年,宋应星科举考试屡试不中,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追求,他逐渐意识到那些书中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着更为直接和深远的影响,这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于是便有了《天工开物》开篇所写:“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宋应星先生的智慧之光,不仅照亮了古代技术的辉煌,更在新余这片古老而现代的土地上,找到了共鸣与延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方旬瑜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