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馆藏背后的故事|一枚硬币彰显红军纪律严明

2024-09-24 11:19:25   
浏览量 28991


    龙南市龙南镇红岩村,烟园围、月屋围、周屋围相邻坐落,围屋瓦檐、木窗雕刻精美,客家风味浓郁。


红岩村风景秀美,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

  记者日前来到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级红色名村,探寻一枚硬币背后的动人故事。

  这枚硬币呈圆饼形,直径17.9毫米,厚度1.2毫米,正面中部为镰刀、锤头相交图案和阿拉伯数字“1”,上方环铸“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字样;背面上方有一颗五角星,中间直书“一分”币值,两侧纹饰呈麦穗状。


硬币正面中部为镰刀、锤头相交图案和阿拉伯数字“1”,上方环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字样。


硬币背面上方有一颗五角星,中间直书“一分”币值,两侧纹饰呈麦穗状。

  这枚硬币原由红岩村村民月海明收藏。2023年3月,他将其无偿捐赠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风雨如磐长征路,革命将士战沙场。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主力踏上漫漫长征路。1935年3月,从中央苏区突围出来的一批红军将士约200人向信丰油山进发,不料误入龙南金盆山。刚刚到达金盆山麓,红军战士就遭遇了2000余名国民党“铲共团”的堵截。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因力量悬殊、弹尽粮绝,只有少数红军冲出重围上了油山,而近百名战士血洒战场,62名红军因伤不幸被俘。


图为当年被俘红军将士坚贞不屈斗争的遗址。

  当年的壮烈场景,今年73岁的月海明常听村里老一辈人讲起。老一辈人告诉他:“60多名红军,就关押在我们月屋围这里。为了逼问突围红军的下落,指认红军干部,敌人拿着粗粗的木棍,对他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拷打。尽管战士们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但面对敌人的淫威胁迫,始终威武不屈,没有泄露红军秘密。”


当年关押红军将士的地址。

  当时,村民们看到国民党军折磨红军将士,心里都十分气愤。有些村民就与月海明的父亲秘密商议,准备冒险给被关押在围屋里的红军战士送去一些食物和草药。此时,月海明的大嫂王浩昆主动提出,由她们妇女来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妇女更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

  于是,当晚乘着夜色,王浩昆和几个妇女带着煮熟的番薯、芋头等食物,小心翼翼地来到月屋围外侧墙边,从墙上的一个射击口将食物塞进去。就在大家准备离开时,王浩昆看到一只满是血迹的手从射击口伸了出来,朝她扔出了一个小物品。虽然物品落地时发出的声响微弱,但还是被看守人员注意到了。机智的王浩昆立即将小物品踩在脚下,假装弯腰揉脚穿鞋,说是踢到石头了,把脚弄疼了。看守人员厉声大吼,让她们马上离开,不得靠近围墙。王浩昆便赶忙把小物品塞进了鞋里,快步走开。


图为当年被俘红军战士投币洞口。

  回到家中,大家这才发现,刚刚那只手扔出来的,是一枚沾着血迹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分硬币。大家感慨道,红军战士此时已身处绝境,但仍然纪律严明,心中装着群众,多好的部队呀!月海明的奶奶当时就说:“今天这件事,我们大家都不能忘记,共产党、红军是为我们穷人打天下的。我们要好好保存这枚硬币,并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红岩村村民月海明向记者讲述硬币的红色历史。

  这枚硬币就这样被月海明的家人保存了80多年。直到2022年9月,为了支持红岩村打造红色名村,让更多人了解这段红色历史,月海明找到了龙南市史志研究室,请求相关部门进行鉴定。后经龙南市史志研究室、档案馆、博物馆、文物所的工作人员认真鉴定,确认该硬币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分面值紫铜币。


红岩村村民月海明向记者讲述硬币的红色历史。

  2023年3月9日,经与家人商量,月海明将这枚硬币无偿捐出。他在《无偿捐赠红色硬币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承诺书里面特别提到“该枚硬币系1935年3月在金盆山战斗中被俘的红军战士给我家的。近90年来,我家三代人一直视为珍宝”,此次捐赠目的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龙南市史志研究室主任廖振房为记者指认当年被俘红军将士坚贞不屈斗争的遗址。

  为了了解这段红色历史的后续情况,龙南市史志研究室主任廖振房查阅了《龙南县志》《龙南人民革命史》等史志资料后得知,当时国民党军看到这些战士坚贞不屈,又注意到月屋围周边群众同情革命,怕时间久了出现意外,过了几天就将这些红军将士残忍地枪杀了。

  据专家介绍,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成立。7月,国家银行开始发行统一的苏维埃国币。除了发行纸币外,国家银行还发行了一分和五分合金属辅币,辅币主要用铜铸成。红色货币的发行,极大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对党领导下的苏区红色政权巩固和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繁荣苏区经济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由于根据地经济、技术等条件和环境的限制,苏区货币留存下来的少之又少。”龙南市博物馆馆长廖斌说,“月海明保存的这枚硬币,最感人的是背后的这段红色故事,硬币展示的是苏区军民血肉相连的真挚感情,见证的是红军严守群众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


不少游客走进红岩村,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

  战火硝烟已远去,红色故事永流传。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岩村因地制宜引进了专业团队,对烟园围和月屋围进行保护性开发,大力发展集红色文化游、绿色生态游、传统村落游于一体的多元文旅产业。目前,当地的烟园围红军标语陈列、金盆山战斗旧址及金盆山战斗历史陈列已面向社会开放,各类红培、研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不少游客走进红岩村,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90年过去了,这枚硬币表面虽布满“岁月斑痕”,但依旧字迹清晰,在无声地向人们述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也时刻提醒着后人要珍惜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将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方旬瑜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