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来时路 奋进新征程|“鲈”鱼得水,解锁致富增收新模式

2024-08-10 16:41:23   掌中九江
浏览量 70862

“水质好,鱼就长得壮!大棚里养鱼比传统养鱼效率更高。”8月8日6时,位于共青城市甘露镇前山村陆基高密度养殖基地的10亩大棚内,40个边长为5米、高1.8米的正方形水泥鱼池整齐排列,基地负责人陈冰与工人一起将早已调配好的饲料撒到养殖池里。几秒钟后,鱼群“挤”到水面争相抢食,水面泛起阵阵波纹。

大棚里种蔬菜瓜果十分常见,但养鱼却实属新鲜。与传统养殖相比,这种新兴的陆基高密度养殖模式可以降低养殖成本,节省养殖空间,摆脱了地域限制。“这种养殖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抗风险能力强,有了大棚,遮阳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拦住了吃鱼的鸟,杜绝了鸟粪的污染。”跟着陈冰来到其中一个养殖池边,仔细观察,养殖池里面的水流清澈透亮。

“陆地养殖鲈鱼不能依托河流、水库,所以咱们先要给这些鱼安个‘家’。”陈冰介绍,养鱼先养水,好水出好鱼。正是得益于鱼池旁边的两个直径10米、高1.8米的蓄水池,养出了好水,为鲈鱼创造了优越的生长环境。

“这里储存的是地下井水,达到了饮用标准。我们每天两次,对鱼池进行过滤换水。”陈冰用锅底构造的鱼池打起了比方,增氧机24小时自动运转,换水时打开阀门自动出水。排污时,形成的旋涡好比跑道,鲈鱼在水流推力下“健身跑步”,既能提供足够的氧气,还能保持逆流游动的状态,使得肉质更加紧实,口感更加细腻。

鲈鱼棚里养,既破解了发展空间之困,又激活了乡村发展“一池春水”,新型水产养殖模式实现了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下一步,前山村基于该产业,将探索多路径,比如上游拓展粉虫养殖,下游延伸水培蔬菜,整合水产养殖和水培种植两种农业技术,以鱼粪做天然肥料,实现‘鱼菜共生,双绿双收’。”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驻甘露镇前山村第一书记钟剑明表示。

(王一婷 九江日报记者 孔颖)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