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散文苑)不负云山赖有诗

2024-07-03 20:31: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2354

不负云山赖有诗

■ 何诚斌

文人游山玩水,触景生情,就想写点什么,无论诗歌还是散文,多是个性化表达。范仲淹有所不同,他写景抒情,文字中蕴含着对所写对象的“差异化”营造,且从具象到抽象的提升,从自然到人文的转化,从体验到金句的提炼,具有精致的高度,写桐庐是这样,写岳阳楼也是这样,当然他也是个性化表达。

他推销武夷茶:“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他宣传苏州:“山川千里色,语笑万家声”,“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西施台下见名园,百草千花特地繁”……

他为南阳带货:“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据《梦溪笔谈》记载: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江苏南部发生灾荒,当时范仲淹任杭州太守,他为赈济灾民想了很多办法,还曾利用当地的湖山秀丽、古刹名寺众多的旅游资源,大搞“旅游业”。他命各庙主事修葺庙宇,在太湖举办划船比赛,他带头游览,并号召各方官民出游。自春至夏持续数月之久,当地通过宗教游、观光游、竞技游收入大增。这些钱使灾民衣食有着,居守家园,免受逃荒要饭、颠沛流离之苦。

范仲淹似乎意识到文化与旅游的紧密性,他在《春日游湖》中写道:“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尽逐春风看歌舞,几人着眼到青山。”山下湖畔的文化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而纯粹的游山者却很少,那么如何提高山上的游客量呢?答案是让文化上山。他希望文人们多写山,多画山。根据不同的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开展观光度假游、养生体验游、攀登探险游、名迹参访游等活动。所谓“萧洒桐庐郡”,可游可居,包括“乌龙山霭中”“开轩即解颜”“笑上木兰舟”“清潭百丈馀”“千家起画楼”等特色禀赋,他慨叹:“萧洒桐庐郡,严陵旧钓台。江山如不胜,光武肯教来?”

文化是人类情感的表现,范仲淹在构思《岳阳楼记》时,了解到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及主要游览者——“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然后想到它承载着什么样的情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于是,他在文章结构中切入了“悲”“喜”“忧”的情感,使一座楼的人文色彩既厚重又明亮起来,而他个人的政治抱负与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也恰到好处地展现。

一次,我参加聚会,见一女士流畅地背诵《岳阳楼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令人佩服。当她诵到“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时,同饮者数人异口同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然后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是范仲淹代表性名言,也是拉高他知名度的符号化思想。而他另有八个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范仲淹多次因直谏被贬谪,梅尧臣非常同情他,为他感到难受,并担忧他的政治前途,遂作《灵乌赋》以劝他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如果实在要说话,也只说好听的话,“胡不若凤之时鸣,人不怪兮不惊?”

范仲淹不接受梅尧臣的建议,也作同题赋《灵乌赋》回赠,他说:“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他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如果“因言获罪”就害怕了,后悔了,从此管住自己的嘴巴,或人云亦云,或三缄其口,即使没做什么违法乱纪之事,也照样是渎职,甚至是失节。他信奉:“素心直拟圭无玷,晚节当如竹有筠。道本逍遥惟所适,吾生何用蠖求伸。”

范仲淹不仅写了同题赋,还附上一诗《答梅圣俞灵乌赋》:“危言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卹赋灵乌。”

我终于明白范仲淹为什么从政治层面,极力宣传风景名胜,推介旅游。他诗云:“翠峰高与白云闲,吾祖曾居水石间。千载家风应未坠,子孙还解爱青山。”身系天下,自己要有传承文化的自觉,不负国家,不负河山,不负责任。他有首诗《郡斋即事》,依然是诗意山情,笃定终身之志: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范仲淹晚年任杭州知州,快退休了,他的子弟想在洛阳修造“树园圃”,好让一辈子清贫的范公颐养天年。范仲淹得知后说:“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他告诉家人和朋友,洛阳有那么多花圃园林,我到哪里都可以观赏,何必非要名分上属于自己的园子,才觉得欢乐呢?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柳飘蕙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