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非遗进校园 国韵传“新声”

2024-06-14 19:15:00   掌中九江
浏览量 30768

“西河戏曲树新风,国家非遗名录中……”近日,在共青城市苏家垱乡中学的师生在操场的树荫下排练原创曲目《锦绣梨园》。鼓乐铿锵、唱念做打,学生们身穿传统戏服,以独特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赢得围观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西河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22年以来,苏家垱乡中学积极推动传统戏曲进校园,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兴趣班、“第二课堂”等形式,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河戏传承人陶桂水教授学生戏曲知识,让学生感受非遗的魅力。

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西河戏老师的一招一式搭配着丰富的唱腔,台下的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初一学生殷旗娟就是其中之一。“我一直很喜欢听西河戏,逢年过节爷爷奶奶就带着我到村口的戏台前听戏。我从升初一就报名学习了,今年6月份还可以跟老师同学一起去九江参加演出,我感觉非常自豪。”殷旗娟难掩兴奋。

《陶母戒子》《包公赔情》,陶桂水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曲目,改编为现代正能量新剧目,教同学们老戏新唱。“西河戏历史悠久,将西河戏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经过改编,不仅通俗易懂,还让人感到亲切,孩子们十分喜欢。”陶桂水表示,一有机会,他就会带着孩子们登台演唱,不仅可以得到锻炼,还能很好地将这种传统历史名剧传承下去。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西河戏传承中来,做到人人演唱家乡戏、人人喜欢家乡戏,苏家垱乡中学还鼓励同学们挖掘各类题材进行创编,在排练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对西河戏的剧情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和加工。

一直以来,苏家垱乡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戏的保护和传承,在非遗进校园的基础上,以乡村教育为抓手,吸引许多学生参与到非遗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国韵传‘新声’,‘小戏骨’们轮番登台表演,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爱好和文化认同。今后,学校将继续把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德育和美育进一步融合,为非遗的守正创新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苏家垱乡中学校长刘桂水表示。

(王一婷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孔颖)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柳飘蕙

责编:陈姗

审核:许钦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