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丨九江张谋知家族的传奇故事(上)

2024-06-02 10:41:5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0303

九江张谋知家族的传奇故事(上)

■ 冯晓晖 张惠光

民国时期的九江,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

他是九江最大的营造商之一,承建的工程遍及浔城、牯岭;

他是近代新兴实业的领先者,开设了江西省第一家汽车客运公司;

他的商业触角遍及九江,水陆铁运输、贸易实业、市政民生无所不及;

他的宅邸非同一般,蒋介石、汪精卫等军政大员是他家的常客;

他的长子是龙开河铁桥的设计者,他的次子做过九江市市长;

他与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联姻,次女嫁给了宋子文……

他就是张谋知,他的家族在百年前的九江风光无两,显赫一时。

 

一、投入教会的贫民子弟

从民国到解放初,九江一直有“四大家族”的说法,一般公认的是“刘李蔡万”,却没有人把财力最丰厚、社会地位最高的张谋知家族纳入其中。这是因为名门望族讲究的是香火传承、读书致仕、家出名人,故非三代而不可成。有钱有势却又出身低微的暴发户未必让人瞧得起。比如刘家出了刘廷琛,曾任翰林院编修、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总监督(即校长);蔡家出了民族英雄蔡公时,至今甘棠公园内仍有他有纪念碑。张谋知的出身却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低微。

张谋知,字若虚,生于1869年5月2日,家住九江市郊十里垅(今九江市第二发电厂三期位置,属金鸡坡社区)。其父张贻宝是个普通的农民,与妻子刘氏生有三子二女。夫妻二人在贫瘠的土地上耕作劳累,一家人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

若是在寻常的年代、寻常城镇里,在家中排行老二的张谋知会和大多数人一样,上个私塾,长大后开块荒地,过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如果命好能托亲戚关系进城,会从小店员干起,长大后能凭本事开家店铺,就已经是祖上烧高香了。但张谋知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城市,遇上了社会大变革,再加上有一位勤劳机敏的母亲,从此便改变了命运。

在张谋知出生前的8年,九江开埠,从此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英租界的设立和长江航运的迅速扩张,九江成为长江沿线第二、江西第一商贸重镇。与此同时,一大批外国商人、传教士涌入九江,他们不仅从事贸易,也在全力传播洋教,他们建教堂、开医院、办学校,试图使本地人接受西方的文化思想。

为在中国发展信徒,传教士们采用免费甚至赞助的方式为患者免费治病,但患者须承诺治愈后信教。教徒的子女可以减免学费。西式小学刚在九江开办时,由于教徒太少,只能采用补贴方式吸引贫困家庭子女入学。

张谋知的母亲刘氏为补贴家用,曾在一名英国传教士家中做保姆,她的勤劳能干获得了女主人的赞可。得知孩子上学免费,还能拿补贴后,开明机敏的刘氏极力将三个儿子送到教学小学读书。此举不但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们每人每月还能拿到两吊钱的补贴。

读书改变命运。天资聪颖的张谋知勤于读书,小学毕业如愿以偿地升入同文中学就读,成为江西省第一所西式中学的最早一批毕业生。张谋知在教会学校获取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同时代大多数人所不具有的特殊背景:基督教徒的身份、熟练的外语交流能力、本地外国人的人脉、未来不可限量的校友圈子。

 

二、从包工头到建筑商

1890年前后,张谋知从中学毕业。他的父亲已在几年前去世,两个兄弟也不争气,虽然有助学金,一个却弃学回家,另一个成绩平平。张谋知此时已经二十多岁,两手空空不说,没有亲戚可以投靠做官,也没有资本投资商业贸易。

于是他投身到了早年并不太为人看得上的行当——营造业。营造业是旧用名,现在普遍被称为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从修路、筑堤、挖土方开始,只要揽得到业务、管得了工人,干这行也不要多大投资,张谋知做的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包工头”这一行当。1893年,张谋知在学洲桥(今九龙街西侧三马路一带)办起了营造厂,加工建筑材料,承建各类工程。

当时的九江,正是城市发展的繁盛期。作为商业城市,九江的地位在全国举足轻重,九江茶市、瓷市兴旺,城市规模连年扩大,建筑行业需求旺盛。九江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文化建设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外商和各地驻浔商会,张谋知在承揽前者的生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他的教育背景。张谋知是个机敏聪慧的人,出身本地的他管工人当然也不在话下。

经营了十几年后,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的营造商张谋知迎来了他事业重要的转折点。19世纪末,被称为“洋油”的煤油作为照明燃料进入中国后,以价廉和更佳的照明效果,迅速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植物油,洋油的销售市场迅速扩大。

九江是重要的外贸输入口岸和中转站,占领了九江市场就意味着得到了大半个江西以及湖北、安徽部分地区的市场份额。为此,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和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907年,两家公司先后在九江城东金鸡坡设置专用码头,建造油池(地下油库),并建造码头、修筑公路。

张谋知是金鸡坡人,凭借着和外国人打交道的能力和地方上的势力,他联合了张氏族人承包了修堤、挖土、筑路等土木工程项目,并担任工地管事及总把头。他组织大批工人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工程量庞大的金鸡坡码头及油库建设工程,赢得了较好的信誉。凭借着金鸡坡油库工程项目,张谋知拿到洋油销售的九江总代理权。洋油行业近乎垄断,利润高,走量大,营业额稳步提高。

张谋知不只是掘到了第一桶金,而是挖到了一座金矿。从此,他从一个包工头摇身变成了房地产公司老总(营造商)和洋买办。

 

三、江西第一路上的第一辆客车

九江“因水而名,因港兴城”,交通是这座城市的基础,是它千年来繁盛之根。正是有了水运交通的便利,九江才成为内地最早通商口岸。1861年开埠后,九江成为长江最大的港口之一,码头业成为九江商业价值最高、雇佣工人最多的产业。

但中外码头各有归属,或属于英美日等大型轮船公司,或属于招商局等背景强大的民企,开辟短途航线的是各地船帮,由帮头把持,地域色彩浓厚。九江数千码头工人都在青红帮的控制之下,以家乡划分派别,彼此倾轧。

张谋知不是杜月笙,他是新式学校毕业的、会讲英文的商人。他没有背景资源涉足码头、航运的核心业务,只能做些港口相关的土建业务。除了金鸡坡油库外,他还承接了政府所建的招商码头至龙开河铁桥附近一段、德隆棉纱厂至铁桥一段沿江江岸砌石驳岸工程,及修建沿河栏杆景观等工程。

随着近代九江交通的发展,张谋知看到了新的机会。1895年,英国人李德立拿到了牯岭开发权后,首先修建了莲花洞登山道(俗称好汉坡),这条道路接通原有的九江至南昌的驿道。原有的驿道仅为狭窄的土路。随着牯岭风景区的逐渐开发,上山游览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1907年,清政府投资在九江至彭家河旧驿道的基础上,将驿道拓宽整修为砂石路。新修的路宽约8米,全长12.5公里,起点从新坝闸口(原公安局停车场)经山川岭、女儿街(今人民路)、黄土岭、十里铺(今九莲北路)、新桥、徐家竹、林花家舍(今九莲南路)、妙智铺、彭家河到莲花洞石门口,工程前后耗时约两年,是当时江西省第一条现代化公路。

九莲公路建成后,交通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马车、驴车较少,主要以人力车、板车和挑夫为主。张谋知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决定开办汽车公司为高端客户服务。1915年,张谋知在九江新坝上(今庐山路)开办了民汽车行,名为大同汽车运输所,经营九江至莲花洞的公路运输,创江西公路汽车客运先河。他从上海买来4辆二手的美国产福特汽车,此类汽车限乘5人(含司机),虽行驶速度不快,且路途颠簸,但比人力车快捷舒适得多,故大受外国人的欢迎。大同汽车运输所共雇用职工9名,其中司机4名,修理工2名,售票员3名,职工多为张氏的本家、亲戚。运输所经营的头几年,所获利润颇丰。

这条公交线路是江西首条公交线路,当时全国仅有22条公交线路。线路始于南门口,经小坝到桑树岭(今人民路)。小坝为砂石垫土筑就,道路狭窄,雨后泥泞路滑。1920年,这里发生了九江第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大同汽车运输所的一辆汽车因驾驶不慎翻落南门湖中,造成5人死亡,其中外国人3名。事后,受害者家属向汽车公司经理张谋知提出2.5万两白银的天价赔偿要求。此后,公交线路出发站移至龙开河闸口(今九江海关),经新坝(今庐山路)到桑树岭。

 

四、九江第一地产商

张谋知的主业一直是房地产。民国时期,九江有两大营造商,一个是湖口人杨达聪,他创办了“杨荣猷营造厂”。另一个就是张谋知。杨达聪从开油漆铺到成为九江最有影响的建筑商,常年雇佣工人超过200人。杨达聪承建了庐山图书馆及九江市区的大中路、西门口商业中心、环城路等房屋工程。他的儿子杨作材曾主持设计了延安的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工程专家。杨家是营造世家,湖口的木工远近闻名,那个时代同乡互相帮衬,对外排斥。杨达聪具有技术、价格上的优势,主要承接私人住宅、店铺、别墅的建造业务。

张谋知的营造厂不具备工匠的优势,他的优势在于能承揽政府或外商投资业务,做的都是大型工程项目,技术要求高,单位面积造价高,建筑体量庞大。如果说杨达聪的营造厂现在的建筑公司,张谋知的营造厂就是现在的房地产商。房地产商不需要养技术工人,需要的是业务能力和雄厚的资金。

张谋知参与建造的很多工程至今仍存,有的现在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的仍在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

位于庾亮南路56号的九江生命活水医院是张谋知参与建造的。1895年,美基督教卫公理公会美传教士裴敬思在九江建立了生命活水医院,原址在马王坡。1916年,迁往大校场。1927年,医院在南边购置了一块高地,在此建新医院大楼。1932年,大楼正式落成和迁入,奠定了该医院的基本规模。张谋知参与建设的新医院由三幢联成“[”形的西式三层楼房组成,总建筑面积1272.3平方米。该建筑目前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张谋知还参与建造了同文中学、儒励女中、九江海关姑塘分关、滨兴洲开发和大中路建设。

同文中学及儒励女中位于庾亮南路47号,创建于1867年。1906年,同文书院建成,大楼四层砖混结构,文革期间拆除了一层,建筑面积2220平方米,仿西式教会建筑风格。

儒励女中,也就是双峰小学的“课室楼”建于1907年,占地面积435.24平方米,砖混结构。宿膳大楼建于1923年,占地面积428.64平方米。2013年,该楼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江海关姑塘分关位于濂溪区姑塘镇北两公里处。姑塘分关被称为“万里茶道第一关”,始建于清代。九江开埠后,海关为英国人把持。1902年,姑塘海关按欧式风格重建。该建筑群有房屋三幢,面积2028平方米,2019年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江九龙街以西过去通称滨兴洲,原是一片低洼荒地。当时,为拓展城市用地,并建设火车站(九江老火车站)商业区,九江商民集资将滨兴洲地势填高,并修建了纵横多条马路,如一、二、三马路,前、中、后纬路等。到了1920年左右,滨兴洲已成为九江商业最繁华的区域。张谋知最早的营造厂以及他的住宅就在二马路。他还承建了翘秀小学,也就是现在的滨兴小学,并参与建设了大量房屋铺面。其中,一马路翠福里的两栋民宅至今保存相对完好。它们曾为侵华日军宪兵队军官宿舍,现在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谋知的二儿子曾担任九江市市长。借助儿子的力量,1928年,张谋知在大中路的西门口钟楼前大兴土木,共建了60多栋出租屋。其中,石库门式的两层楼出租给做生意人使用。

张谋知在九江建造、投资的地产很多,他不仅是承建方,也是投资方,拥有大量住宅、公寓和店铺产权。1920年以后,他俨然成为了九江第一营造商。

(未完待续)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柳飘蕙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