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 | (钩沉)武宁史上的县太爷(下篇)

2024-05-31 19:30: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545


武宁史上的县太爷(下篇)

■ 谢飞鹏

县太爷虽然只是“七品芝麻官”,但封建社会皇权不下县,底层百姓生活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县太爷的治理。郡县治则天下安,可见县官的清廉多么重要。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的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老百姓自能把你记在心上。

乱世中的知县——深得民心的寇可教

寇可教,字宅虚,别号图云,湖广德安府应城县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中举,选授武宁知县。寇可教注重实干,体恤百姓疾苦,为官清廉。武宁明清县志汇编中的《寇公传》记载:“公少为学,期于有用,尝言为民父母,念民疾苦,勿损下益上而已。及任武宁,留心于民,痛澄宿弊,囊中不名一钱。”

当时的学宫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已经破败不堪,而县里官帤如洗,无钱修建。寇可教来后,多方筹集资金重建学宫。另外,他还积极举荐人才。《寇公传》记载:“在武邑七载,膺荐剡(yǎn)者二十有二,举卓异者三。”

寇可教任武宁县令在明朝末年,天下很不太平,盗贼四起,地方防御松弛。武宁地接吴楚,经常受到侵扰。寇可教请示巡宪潘曾弦,特建武宁营,由名将邓子龙之孙邓禅统领。另外,立黄竹哨号为龙哨,丫山哨号为虎哨,招募兵勇,修缮武备,加强训练警戒,周边盗贼不敢窥视武宁。

施行仁政,教化有方。当时有个叫卢显的乡民还不起“官缗”(相当于现在的贷款),且数额很大,要严厉追究。惩治的同时,寇可教考虑到卢显确实很穷,便自掏腰包帮他把钱还了。卢显的妻子非常感动,哭着对他说:“若以顽而累慈父,慈父不以若顽而累若妻子,若不改行,复何面目以立于天壤乎?”卢显从此改过自新。

寇可教深得民心,离任后武宁人为他建了生祠。有一次盗贼纵火劫掠,经过寇公祠时却这样说:“此寇父母祠也,其忽毁。”连盗贼都对他都如此尊敬,可见寇可教确实深得人心。

勇退叛军的知县——颇具文韬武略的鲍弘

康熙十三年(1674年),江西总兵杨富叛乱被诛,余党继续作乱,戴白巾头以示哀悼。众余党纠合云南的乱兵盗贼,每到一处便大肆焚杀劫掠,史称“白头兵之乱”。当时,白头兵从罗溪乡朱家山和杨洲两个方向进犯武宁。武宁县令鲍弘得知消息后,召集700余名乡勇,会同守备马文灿的兵马一同迎敌。白头兵败走靖安。

第二年,白头兵攻陷修水后直指武宁。同时,从湖北的通山县、罗溪、杨洲三个方向策应,将武宁包围起来。一时间,叛军延绵数十里,金鼓声响彻崖谷,并且围住了县城,形势万分危急。鲍弘和马文灿坚守城池,沉着应战,与叛军相持五昼夜。随后,援兵急驰而至,鲍弘和马文灿与援兵里应外合,大败叛军。鲍、马二人带兵乘胜追击,斩首千余,生擒40余人。

武宁之所以能抗住叛军的进攻,是因为鲍弘准备得足够充分。他召集人手捐资修城,修缮武备。看到营兵寡弱,鲍弘赶紧召集青壮年入伍,加强训练,并在狮子崖等紧要处屯兵设伏,以备不虞。用文韬武略形容这位县令都毫不为过。武宁县志汇编中收录了《鲍马二公传》对此有精彩的记载。武宁人也为他修建了生祠,楣匾上写着“山高水长”4个大字。

修建文峰塔的知县——朱圣哲、刘照藜

从宋溪高速出口下来,快到武宁大桥时,可以看到左边的山峰上屹立着一座宝塔,那就是武宁的文峰塔。这座塔原来位于县城东渡对面的凤岗上,由当时武宁知县朱圣哲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冬主持修建,并于边上另立一小塔俗称“风口塔”。朱圣哲为文峰塔题写了“光腾云汉”四个字。

朱圣哲于嘉庆元年六月至嘉庆三年四月在武宁担任县令。嘉庆九年(1804年),因受风雨侵袭,文峰塔受损严重。在当时县令刘照藜的主持下,对该塔进行了修缮,并由原七级增为九级。塔内可通梯,外可绕槛,为全县最大的古塔。

不少人认为,文峰塔是佛塔。其实这座塔是用来补足风水的。嘉庆廿一年(1816年)至道光元年(1821年),后任县令言朝樾在他的《重修文峰塔记》中写道:“人才之盛衰,系于教导,而地脉实相辅以成。武宁士习固醇,而下流空廓,地脉不无小疵。朱公之筹画良是也。”他在这篇文章中还写道,因为修建了文峰塔,武宁“人文丕振,乡会蝉联”。更为神奇的是,“邑有占其兆于乡试者,塔光奕奕灿夜半,或二或三,光数适符,名数相与。”

被李烈钧暴揍的知县——王濬道

1900年,王濬道任武宁知县。上任伊始,他便催索百姓历年因灾荒而无力缴纳的田赋租税。一些吏役更是趁机敲诈勒索,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李烈钧激于义愤,和一班好打抱不平的青年商议欲赶走王濬道,得到工、商、学界的支持。有些地方士绅亦出于维护其本身利益的目的,也在暗中支持。

有一天,王濬道从全县士绅聚会议事的“十乡宾兴馆”(俗称大局里)回县衙,李烈钧和张子野等8名同学将他痛打一顿。群众见状,蜂拥而至,高呼“打倒王濬道”,还打伤了他的卫兵,砸烂了官轿。王濬道在卫兵保护下,狼狈逃回衙门,立即调兵遣将,捉拿肇事者。这件事更加激起了全城的愤慨,学生罢课、工商界罢市,农民也群起声援。县衙门被断绝了柴、水、粮、菜,王濬道被迫离职。王濬道是因为李烈钧的一顿暴揍而留名,和前面那些知县相比,王濬道确实有点尴尬。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