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钩沉)庐山汉口峡名称背后的往事

2024-04-29 19:08: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575

庐山汉口峡名称背后的往事

■ 李 震

汉口峡是庐山的一处地名,也是一条道路的名称,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牯岭租借地时代。

庐山汉口峡原先没有名字,长冲河从大月山西麓发源,经过这个峡口流向东谷。这里阳光明丽,水源充足,风景优美,是牯岭最早开发的一片别墅区。居住在这里的外国人,是来自汉口的基督教教会组织。汉口峡这个名字,正是这些教会组织之一的汉口苏格兰圣经会所起。

众所周知,牯岭的开辟者是英国人李德立,一个来自九江基督教美以美会的传教士,却不知在李德立的背后,汉口苏格兰圣经会,在牯岭开辟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口是天主教和新教各传教差会在中国传教的中心之一,不仅教会组织多,而且大多是教区主教座堂所在地,或教会组织机构中心驻地,传教士人数众多,辐射范围广泛。精明过人的李德立从开始谋划避暑疗养地的时候起,就把汉口当作了最重要的目标市场。

1894年夏天,李德立邀请了五位来自汉口教会组织的传教士到庐山考察,这五人是亚基伯、龙、爱雷、班伯和施伯珩。其中亚基伯正是汉口苏格兰圣经会的传教士,他的中文名字叫计约翰,1876年来华,为该会圣经出版机构的经理。同时他还是一名新闻记者,曾创办汉口英租界的英文报纸《楚报》,自任总编辑。李德立后来回忆说:“我们自山麓直至山巅,前后都视察了一遍。在山的背面,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地方。我认为在这些处所,建筑别墅,极为合宜。因此我们便决定在这山巅,得一块地皮。”这里所说的“山的背面”是指的庐山牯牛岭一带,即现在牯岭的东谷。由此可见,牯岭的选址和避暑疗养地开发计划,实际上是李德立与汉口教会组织共同确定和策划的。

1895年初,李德立经过一番运作,以非法手段获得了庐山牯牛岭土地的永久租约,他将牯牛岭更名牯岭。手续办妥后,亚基伯等人立即向李德立发了贺电,并提出分租土地建造别墅的要求。当时,牯岭没有现成的道路,只有烧炭工留下的小路。选择一条便捷的路线修筑道路,打通九江到牯岭的交通成为当务之急。要致富先修路,这个道理李德立心知肚明。不久后,亚基伯与同为汉口苏格兰圣经会的传教士格雷、米尔乌等人即陪同李德立走遍庐山各条小路,勘察了庐山地形,最终确定了具体路线。李德立说:“这是和九江在一条直线上最便捷的了。道路便可就此线而开筑。”

路线确定以后,筑路的工程必须马上开工,否则一切只是空谈。此时的李德立手头拮据,一筹莫展。亚基伯出手相助,他以购买土地和委托李德立为苏格兰圣经会建筑别墅支付预付款的方式,向李德立提供了1000美元,作为修筑登山道路的启动资金。格雷也订购了土地,同时还入股了李德立私人拥有的建筑公司“九江社”。他们向李德立购买的土地,是位于汉口峡的牯岭一号和二号地皮。亚基伯不愧是新闻记者出身,一行三人返回汉口后,立即将牯岭的良好前景向汉口各个教会作了广泛宣传,效果显著。不出几个星期,便有十几个教会组织和个人纷纷寄款订购牯岭的土地,解决了筑路资金问题。亚基伯宣传工作的意义不仅于此,汉口基督教英国伦敦会和英国循道会也名列首批购地的教会组织之中。当时汉口伦敦会的负责人是施伯珩,他是1894年参加庐山考察的五名汉口传教士之一。更重要的是,施伯珩的岳父是大名鼎鼎的杨格非。1861年,杨格非到汉口传教,有“华中传教之父”的之称,在汉口各教会乃至整个中国传教差会组织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循道会的标志人物是英国人希大卫,中文名叫李修善,也非等闲之辈。他1865年来华,也是汉口租界里圣徒式的人物。杨格非与李修善联袂出手购地,那对牯岭的营销来说,无异于是一个重磅利好。

随着筑路工程的顺利开工,苏格兰圣经会也动作神速,由米尔乌监工,很快在汉口峡建造了一栋木屋,作为米尔乌的临时住所。这是牯岭上第一栋外国人建造的房屋。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李德立盗买土地的事不久被人举报了。清政府九江道和德化县撤销了原来的租约,责令李德立交还租契。到了嘴的肥肉岂肯吐出,李德立不予理睬,修筑道路的工程也照样进行。此举引发了众怒,官府将盗卖土地给李德立的人悉数逮捕,当地百姓也一把火将苏格兰圣经会的木屋烧成了灰烬,这便是沸沸扬扬的牯牛岭案件。案件发生后,米尔乌以苏格兰圣经会的名义向英国驻九江领事报案,要求索赔。同时,九江领事又向英国驻华公使报告此事。亚基伯则在汉口将案情向购地的各教会组织与个人进行了通报,组织他们在呈文上签名,向各自所在国的驻华公使提交申诉,要求使馆出面,向清政府总理衙门施压。与此同时,亚基伯还通过上层关系向驻华公使打招呼。身为新闻记者的亚基伯,更没忘记舆论工具。他不仅鼓动汉口的媒体声援,还利用自己的身份联系上海各外国新闻媒体,为其摇旗呐喊。这些措施很快便奏效了。1895年秋,清政府总理衙门促使德化县被迫同意,将庐山长冲地带土地租与李德立,用于建屋避暑之用,每年租金十二千文,于11月16日订立了租地契约。11月29日,九江道台成顺与英国驻九江领事博纳签订《牯牛岭案件解决协议条款》,简称“十二条”,确认了上述租约,同时规定,由清政府向英美教会赔偿放弃的部分土地、木屋被烧及领事职权费等损失共计3455美元。同时清政府地方官员要采取措施保护牯岭的建设工作。从此牯岭避暑疗养地实现了完全合法化,为牯岭的开发建设扫除了障碍。对于苏格兰圣经会在整个案件中所起的作用,甚至李德立都感觉吃惊,他感慨地说:“这案件进行结束非常地快,新闻界他们这样地造舆论,维助我们,力量实在大。”

“十二条”签订后,亚基伯利用地方政府的赔款,率先在牯岭一号地皮上,也就是被烧毁的临时木屋基址上,建起了牯岭的第一栋别墅。他还向苏格兰圣经会差会组织建议,在牯岭建筑公用住房,并募集建房资金。在他的推动下,英国伦敦会、英国循道会等,纷纷行动起来,使汉口峡地段成为牯岭最先得到开发的社区。据1905年出版的《牯岭规划图》记载:苏格兰圣经会拥有的一号、二号地皮建有别墅三栋;伦敦会拥有的三号、四号、五号地皮建有别墅五栋;循道会拥有的地皮建有别墅两栋。1896年,李德立推举包括自己在内的九人组成牯岭管理机构“托事部”,首届委员中来自汉口的委员占了四席,其中两人来自苏格兰圣经会,分别是亚基伯和格雷。另外两人则是因为“德高望重”而被推举,分别是伦敦会的杨格非和循道会的李修善,他们是汉口英租界教会中的双子星,体现了李德立为人的精明。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