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九江:儒雅不掩英雄气
彭云帆/文 胡业清/摄
九江,是一座有着独特气质的城市。
枕匡庐,瞰大江,依鄱湖,九江山水之秀甲于他郡,又因山水绮丽,浔阳高人贤士,绵绵不绝,留下极为丰富的人文遗产。浔阳楼、锁江楼、烟水亭、能仁寺……亭台楼阁,庄严宝刹,处处彰显优雅的江南古典气质;陶渊明、谢灵运、白居易、周敦颐……风流名士,大儒先贤,留下人文遗产洋洋洒洒。居于秀丽山水之间,又多有名家教化,九江民风多温婉儒雅,闲适豁达,真乃天下眉目之宝地。
江湖壮美,山水秀丽,文人风雅,隐士风流,于是就在这种文化环境的熏陶下,九江呈现一种风格独特的英气。
九江崇敬英雄,浔阳多出义士,但浔阳的英雄气却不在匹夫武勇,而带有浓厚的古典的儒雅气质,这或许来自于高隐之士的忧国传统,东晋时江州处荆扬两大中心之间,成为远离庙堂纷争的桃源之地,又山水秀丽,物资丰富,鱼肥稻香,故文人好来此归隐,其中多名臣贤士,归隐之中不忘忧国忧民,寄情山水时也不忘胸怀天下,他们在给九江带来丰富的文化遗篇的同时也带来开阔的视野,受此熏陶,九江府知识分子从来就是格局宏大,爽朗豁达,博学而不酸腐,有着治国平天下的豪气和英气。北宋时,德安籍名臣王韶,一人一马游历西北,献平戎之策,书生带剑,拓疆千里,立“河湟开边”不世奇功,荡气回肠,史上少有;在近代,湖口名士杨赓笙一生忧国忧民,“湖口起义”时辅佐谋划,《讨袁檄文》名震天下;在当代,德安籍的袁隆平院士心忧天下,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救民无数,可堪国士。千百年来,九江的人杰们一向有着心忧天下的格局和力行救国的传统。天下眉目之地,不仅指景色秀美可眉目传情,更是指九江名士眼中的英气和豪情。
在九江,忧国忧民不仅是知识分子的传统,九江城三教九流,工匠、商贩等市井之民也颇识大义,清末匠人、近代著名兵器制造专家余庆鳌,在欧洲考察时毅然放弃外国兵工厂的优厚待遇,决意回国报效,留下豪言:“吾国虽弱,终将变强;吾国虽穷,终将变富。人之不能背国,犹子之不能背母也。吾国在贫弱之时,花费巨资派吾等出国学习,今学成若见用于外人,吾同胞耻之,外国人亦私耻之也。”拳拳赤子之心,令人动容;清末英国巡抚在租界殴杀湖口商贩余发程,九江各界集体抗暴,商贩罢市,工人罢工,学子罢课,上下一体誓为同胞讨回公道,声势大震,此番团结气象可谓前所未有过;1927年,革命意识强烈的九江群众更是直接冲入英租界,赶走殖民者,写下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的光辉一页。
在儒风浸染下,九江的英雄气质颇为奇妙,九江人平时并不尚武斗狠,民风沉稳温和,旧府志记载九江百姓:“山林之民力镃基,川泽之民业网罟,市廛之民居贸易,三时效勤,冬举百务”,可谓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至今九江人民仍是不急不躁,安然若素,毕竟生活在如此山水佳郡,已是幸事,又何须急急忙忙,九江人报国也多在士农工商等其他方面而少出名将。可若真是板荡风起,九江人骨子里的刚烈和豪迈便会迸发出来,奋起抗战,保卫家国,慷慨而悲壮,毕竟在繁华商埠和旅游名区外,九江还是一座千年要塞,见证无数剑影刀光。在抗战时期,当日寇侵占湖口、彭泽后,两县的江湖志士便冒死在长江与鄱阳湖埋设水雷,炸沉敌舰多艘,给予侵略者沉重打击,湖口志士陈植楷被俘后坚贞不屈;在庐山抗战和万家岭战役时,数以万计的星子和德安当地百姓甘冒巨大危险,自发起来为军队运送物资,并破坏公路、桥梁,切断日军的补给线路,袭击日军的兵营和弹药库。抗战时期,九江人民不畏强暴,在匡庐之上,在江湖之间奋起杀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英雄史诗。
九江的英雄气质有所传承,在1998年特大洪灾侵袭九江之时,九江全城众志成城,全市近百万人直接参与抗洪抢险,与千里驰援的子弟兵们一起守住了九江大坝堤防安全,孕育出伟大的抗洪精神。今日的九江,匡庐奇秀依旧,江湖浩瀚依旧,码头繁忙依旧,市井烟火依旧,有深厚历史文化传承的九江,更应因势利导,发扬好浔阳文化中蕴藏的这份独特的英雄气质,在新时代以英雄的气魄,实现更大作为。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