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日、2019年5月20日、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井冈山市茅坪乡(现为茅坪镇)神山村、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深刻在乡亲们的心里,激励着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在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2月28日至29日,江西日报派出全媒体记者,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深入这三个村开展全媒体聚焦式报道,并推出“家乡变化我来说”专题。
“幸福就在家乡,何必去远方”
朱宸廷
雨润如酥,春意渐浓。笔者穿过绿色林海,来到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
站在村口,远远就听到村民彭德良招呼着游客:“来,进来喝杯茶。”
走进彭德良家挂着“井冈红”牌匾的农家小店,彭德良端上一杯茶,待游客品尝过后,他便介绍起茶事茶趣,“传奇1982”茶的故事,“神山点赞”茶的由来,“茗士品鉴”茶的特点……“茶叶销量火爆得很呐!”彭德良笑着说,“这在2016年前是无法想象的。那时,只卖粗茶,不仅便宜,而且还很难卖出去。”去年,彭德良家收入有20多万元,腰包鼓了起来,家里还新添了一辆小轿车。“幸福就在家乡,何必去远方。”彭德良感叹道。
在神山村像彭德良这样“靠山吃山”的村民还有很多。
▲神山村村民彭德良向游客介绍起茶事茶趣。摄影|朱宸廷
“不出山就能挣钱,曾经是很多村民的梦想。”村民罗林辉激动地说,“现在我们做到了!”
早在2013年,罗林辉试种黄桃,起初,黄桃产量少、销量低,加之种植成本高,一年做下来才赚1万元。为此,他不断谋求新路子,经常跑到有着“中国优质黄桃之乡”美誉的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交流学习,了解当地人如何经营黄桃。之后,罗林辉搭上政策东风,申请了10万元免息贷款,不仅将黄桃种植面积从几亩扩大至40亩,还开了一家“神山土特产”商店。
走进店里,笔者看见80平方米商店的展柜里,摆满了菌菇、笋干等20多种特色农产品。2018年,罗林辉把家里来不及销售的黄桃鲜果晒干售卖,受到游客欢迎。去年,罗林辉索性把自家黄桃基地的一半鲜果制作成黄桃干,当年销售量就达5万公斤。在黄桃产业升级路上,罗林辉没有停步,他还尝试着制作黄桃罐头、黄桃果汁。
如今,罗林辉的日子越过越甜,除了种植和销售黄桃,他还盖起了12间民宿,购置了2辆面包车、1辆轿车和1辆铲车。
“现在家家户户都种黄桃、做黄桃干,一个黄桃带动了全村致富。”神山村村委会副主任黄晓兰介绍道,目前,全村共有460亩黄桃园和200亩茶园,家家户户从事种植业,并通过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实现了户户有股份,人人可务工。
除了黄桃实现产品升级,神山糍粑也成了村里的招牌。
▲神山村村委会副主任黄晓兰拿起村里新推出的黄桃罐头,讲起村里的黄桃产业。摄影|朱宸廷
啪!啪!啪!不远处,木杵锤击石臼响声吸引了笔者。原来是村民李宗吾正在打糍粑。在神山村,李宗吾家是块热闹地方,游客们排着队就爱往这儿凑。当问及为什么游客热衷于到他家打糍粑时,李宗吾回答道:“因为我会跟他们互动啊,我还会教他们咧。”这些年,他家是一年一个变化,原本土灰色的砖瓦小楼,刷白后还做了扶栏雕花,自从挂上了“神山人家”的牌匾,家里的民宿、餐饮经营得风生水起,每天单靠打糍粑就能日进百元……
▲神山村村民李宗吾一边示范打糍粑一边讲解动作要领。摄影|朱宸廷
生活越过越甜,数据是很好的诠释。2023年,神山村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是2016年的10倍。
“生态好了,‘旅游饭’越吃越香”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 芳
春寒料峭,恰逢一场春雨。2月29日,记者来到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满目苍翠欲滴,鸟鸣不绝于耳,小村庄更添几分诗情画意。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考察后,这个小村庄旅游热度持续火爆。人们不仅关注村里的徽派建筑,还关注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里的蓝冠噪鹛。
良好生态环境、珍稀野生动植物是石门自然村的“金字招牌”,也让村民的“生态碗”越端越稳。今年春节假期,村里的民宿家家客满,农家乐餐厅桌桌满座,村里的农产品供不应求,一拨拨游客慕名而来,村里处处欢声笑语。
▲美丽的石门村
“春节假期,我的民宿房间全被订满,加上卖菊花茶、干豆角等土特产,收入有近万元。”走进林阳民宿,言语爽快的店主热情地把记者往屋里带。这名店主叫王土英,3年前开起了村里第一家民宿。“生态好了,‘旅游饭’越吃越香。”说起自己的生意,王土英信心满满。
为了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当地政府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建设蓝冠噪鹛科普馆、湿地公园研学基地,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石门自然村面貌焕然一新,吸引游客的能力大增。
除了王土英,其他村民同样端起“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沿着村里的樱花大道走一圈,记者看到不少农户家在装修。村里游客多了,对民宿的需求也多了起来,村民们顺势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民宿从2023年的2家发展到23家。
石门自然村越变越好,不仅吸引了王土英等回村创业的村民,还吸引了不少外来的能人。
▲查记酒坊传承人查永红的水酒生意越来越红火。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芳
查永红是上饶市市级非遗传承人,也是查记酒坊第十一代传承人。2023年初,他把酒坊开到了村里,成了新石门人。现在酒坊一天可卖出近千瓶水酒。查永红自豪地说:“我要把酿酒的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带动乡亲们致富。”
村民们越干脑筋越活络。穿行在村内,民宿、农家乐、酿酒坊、奶茶店、非遗馆等随处可见。村里还设置了20多个摊位免费供村民使用,一些新的业态也在不断进入,加上景区竹筏工、湿地管理员、保洁员等岗位,村里实现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开办农家乐后,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村里发展起来后,我在外务工的女儿也被吸引回来了。”采访中,说起村庄的变化和发展,村民们赞不绝口。如今,在石门自然村,好风景换来好前景,小山村蕴含发展大机遇。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 焦俊杰
每次探访潭头村,都会有新的感受,这一次也不例外。
初春时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笼罩在蒙蒙细雨中,漫步静谧祥和的村庄,感受到的是整洁、美丽、宜居,村口由百余张照片拼成的笑脸墙格外引人注目。“村民们发自内心的笑容,就是幸福生活的最好见证。”潭头村党总支书记刘连云说,“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成片的潭头村蔬菜大棚。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史港泽
幸福生活,来源于何处?
曾经,潭头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以前不仅路破破烂烂,连用水用电都得不到保障,由于电压不稳,一到用电高峰,电视画面都显示不了……”回忆起以前的日子,刘连云仍历历在目。
乘着赣南苏区振兴东风,潭头村把发展的关键放在特色产业上。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潭头村找到自身的特色资源——硒。为发挥土壤硒含量高优势,当地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富硒农业,带动农户增收。农产品插上了“富硒”翅膀,品种变得更多,水稻、花生、红薯、芋头等多款产品通过了富硒认证。“以大米为例,以前2元一斤都没人要,现在打上了‘富硒’标签,还注册‘潭头富硒大米’品牌,价格翻了两三倍,市场供不应求。”潭头村村委会副主任刘锦华告诉记者。
▲潭头村村委会副主任刘锦华在村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检修插秧机等设备,为春耕作准备。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焦俊杰
打响富硒品牌,是近年来当地干部和群众孜孜不倦的追求。
为做大做强富硒产业,2021年,于都县引进龙头企业深圳茂雄集团,带来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打开了广阔的市场,让富硒蔬菜销得更远。目前,梓山镇以潭头村为核心,建成了占地1万多亩的高标准现代富硒农业产业园,从单一的蔬菜种植业发展成田园综合体。“我们新建了富硒蔬菜水培馆,建设了富硒水稻示范田,休闲旅游观光产业也蒸蒸日上。”深圳茂雄集团江西分公司负责人赖祥标说。
这几年,潭头村的人气越来越旺,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9年7月,潭头村村两委瞅准红色旅游发展契机,牵头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吸纳村民入股合作经营,开发富硒餐饮、乡村民宿、红色研学、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乡村特色旅游项目,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一个现象验证旅游产业的红红火火:刚开始,入股旅游公司的村民只有162户,看到每年分红回报率超过30%,村民们争相入股,已经有638户村民成为股东,仅4年,旅游公司总资产从原来的20多万元,增长到960万元。
尝到了产业发展甜头,村干部干劲满满。跟随刘锦华的脚步,记者来到村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管理人员正忙着检修插秧机等设备,为春耕作准备。去年,潭头村积极争取资金,建立育秧工厂、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村子周边种植户提供专业化、保姆式服务,村民手机下订单,就能在这里得到土地翻耕、育秧、插秧等一条龙服务。
“有了机械化,可以为种植大户每亩地节省20%的成本。”说话间,电话铃声响起,刘锦华又接到了周边种植户的育秧订单。“已经确定7000多亩订单了。”
红土地上奔涌着新希望。如今,在潭头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期待正在变成现实。
(来源:江西日报 江西新闻客户端)
编辑:钟千惠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