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丨一位坚强女性成就的建筑世家

2024-01-21 08:08: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309


一位坚强女性成就的建筑世家

■ 陈前金

享誉国际的“样式雷”


清代顺治二年(1645)到宣统三年(1911),在长达260多年的时间内,江西省南康府建昌县(今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雷发达一家八代十人因相继担任皇家建筑师,掌管样式房而得名“样式雷”。

北京诸多世界遗产建筑,都是由“样式雷”家族设计。

“样式雷”是中国古代建筑科技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经雷氏家族承办的大型工程有:紫禁城(故宫)、天坛、圆明园、颐和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园庭、北海、中海、南海、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东陵、西陵、盛京三陵等建筑。此外,“样式雷”家族还承办了大量的行宫、府邸、衙署、坛庙、城楼、营房、御道、宅院、庆典中临时搭建的点景工程甚至包括京西的水利治理工程等。从1987年到2011年,中国有25处建筑物或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中5处出自“样式雷”建筑世家。这5处世界文化遗产是:紫禁城(故宫),天坛,颐和园,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明清皇陵中的清东陵和清西陵。

不仅仅是建筑,“样式雷”建筑世家还留下了两万多件极为珍贵的建筑史料样式雷图档,包括画样(设计图纸)、烫样(建筑模型)、施工设计说明和随工日记。“样式雷图档”涵盖了清代皇家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各个阶段的详细情况,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翔实、最直观的资料,对研究清代历史和中国古代建筑史,以及相关文物建筑的保护、复原等均有巨大价值,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达到最后一个高峰时期的全面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园林、住宅还是陵墓,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诸方面条件的综合产物。“样式雷图档”是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及营造活动的真实记录,不仅对于研究清代建筑历史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揭示营建活动的整体背景,以及探寻清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史实,都具有很大价值并起到参证弥补史籍或其他清代档案记载叙述不足的作用。2007年6月20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样式雷图档”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当时,中国入选“世界记忆遗产”的项目仅5项,“样式雷图档”便是其中的一项。

对“样式雷”的功绩和成就,《联合国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江西日报》《南方周末》《北京科技报》《中国电视报》及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作了大量的报道,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样式雷”一脉相承

然而,有谁会想到,这样一个杰出的建筑世家竟然是一位坚强的女性成就的。没有这位坚强的女性就没有这个杰出的建筑世家。这位女性就是第二代“样式雷”雷金玉的第六夫人、第三代“样式雷”雷声澂的母亲雷张氏。

雷金玉,字良生,雷发达长子,顺治十六年(1659)生于金陵。康熙元年(1662),3岁的雷金玉和母亲陈氏被雷发达接至北京,“卜居顺天府宛平县西直门外海甸之槐树街,”在雷发达身边长大,国学生,16岁以监生考授州同。雷金玉天资聪明,边读书边随父亲学习建筑技艺,与父亲一道参加了玉泉山静明增修工程、香山行宫、景陵(康熙陵寝)等重大工程的建设。雷发达“解役”后,雷金玉子承父职,担任工部营造所长班,承办了卢沟桥、雍和宫、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溥仁寺等工程。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第一次南巡后,流连江南美景,决定在明万历皇帝外祖父武清侯李伟的别墅旧址上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畅春园。雷金玉被招进园,承领楠木作工程。在畅春园主殿九经三事殿上梁时表现突出,得蒙康熙皇帝召见奏对,钦赐内务府总理钦工处掌案,赏七品官,食七品俸。康熙四十八年(1709)修建圆明园,雷金玉应召入园,任楠木作“样式房”掌案。在修建圆明园的过程中,雷金玉将江南的圆润秀美与北方的朴实简洁融入圆明园三十景中,又一次赢得了雍正皇帝的赏识。当时,正逢雷金玉七旬寿辰,雍正皇帝命皇子弘历亲笔书写“古稀”二字匾额赐予雷金玉。

“中国样式雷”金像。

雷金玉在建筑成就上成绩斐然,然而,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却是一个失败者。他先后六娶,育有五个儿子,前四个儿子中没有一人随他从事建筑业。如果不是六夫人雷张氏携幼子雷声澂留在北京,让雷声澂继承祖业,“样式雷”或许就不存在了。

雷张氏,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七月。北京人,出身贫民家庭,16岁嫁入雷家,十分看好雷氏从事的皇家建筑业,尽心收集雷氏留下的建筑资料,规劝雷金玉让儿子继承祖业,但由于人微言轻,没有引起雷金玉的重视。雍正七年(1729),雷金玉去世时,雷张氏年仅37岁,没有随家族南迁,带着幼子雷声澂留在京城。雷声澂(音澄),字藻亭,出生仅3个月父亲雷金玉就去世了。雷张氏怀抱幼子到工部泣诉,据理力争,为雷声澂争得了成年后重掌“样式房”的资格。

重掌“样式房”


在雷张氏的严格管教下,雷声澂长大成人,自学成才继祖业任“样式房”掌案。雷声澂成年时,正值乾隆盛世,是京城西郊皇家园林三山五园大兴土木之时。雷声澂承办的工程有兴建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前身)、静心斋,重建天坛、钟楼、紫光阁正觉寺、普渡寺,修复正阳门等,并承办了承德避暑山庄以及外八庙普宁寺、安远寺、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的建设。

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拟在京西建一座园林以庆贺母亲崇德皇太后60大寿。据传,雷声澂受命后,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皇上把这么重要的工程交给他,是皇上对他的宠爱和信任;发愁的是,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大的工程,不知道从何处入手。雷声澂愁得茶不思、饭不想,觉也睡不着了,嘴上起了好几个水泡。正当他犯难的时候,一天下午,一个六十开外的老汉手上提了一个装着木匠家什的布袋子找他要活干。雷声澂说:“老师傅,我们这儿眼下可没有活儿干啊。”老汉说:“老板接了这么大的一个工程,怎么会没有活干呢?”雷声澂就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告诉了老汉。老汉说:“既然这样,我就不强求了。我远道而来,能不能让我借住一宿再走呢?”雷声澂说:“这有何难,您老就在这里住下吧。”雷声澂就让工友领老汉去吃饭。老汉说:“我这里有只寿桃送给您,吃了消消火。”雷声澂说:“谢谢老人家,我哪里吃得下啊!”说完便回屋去了。当天晚上,雷声澂正在房间内苦苦思考如何设计园子,忽然听到外面一阵阵喝彩声传来,还有人乐得直拍巴掌。雷声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忙走出去看。只见工匠们围着那个老汉。老汉面前摆着一张方桌,桌子中间放着那只寿桃,有一只大蝙蝠正围着桃子忽上忽下地飞着。雷声澂想仔细看看是怎么一回事,就在这时,那只蝙蝠忽然落在寿桃旁边,好像要把寿桃捧起来。雷声澂看着看着,大叫一声:“有了!”转身就往屋里跑。众工匠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一齐拥进屋里。只见雷声澂铺开一张白纸,先画了一座蝙蝠形的山峰,又在山的前面画了一片桃形的水泊,接着写了“仙桃献寿”四个大字。工匠们一看全明白了,齐声叫好。这时候,雷声澂突然想起了那位老汉,连忙带着众人出屋去找老汉。老汉、寿桃、蝙蝠全都不见了。一个工匠思谋说:“不用找了,那个老汉一定是发达公(雷发达),一准是他老人家知道我们遇到了难题,来指点我们啦!”

 “样式雷”后人在永修“样式雷”祖屋参观。

雷声澂把福山寿海设计方案交上去后,乾隆皇帝采纳了雷声澂的设计方案,以治理京西水系为名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于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工程耗银480余万两,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建成了清漪园。

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鼎盛时期,清漪园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97平方公里,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面积7万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清漪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子孙传家承祖训


雷声澂生三子:长子雷家玮,字席珍,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月;次子雷家玺,字国宝,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四月;三子雷家瑞,字澂祥,生于乾隆三十五(1770)六月。同为第四代“样式雷”,承办了乾隆、嘉庆两朝的营造业。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紫禁城建福宫“样式雷”立样。

同治四年(1865),雷声澂的孙子、第五代“样式雷”雷景修在为其曾祖母雷张氏所立的德政碑上留言:“因我祖考字藻亭(即雷声澂)在未及丁时,我曾祖妣苦守清洁,立志扶养我祖成人,清苦之极。得蒙曾祖妣早晚训诲,依附我曾祖考之旧业。至今子孙满堂,接我曾祖考一脉相承,奕业相传,功昭前烈,庆衍绵绵,实承我曾祖妣张太宜人之德政也。”

清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咸丰十年(1860),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纵火烧毁。光绪十年(1884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经颐和园出逃。8月19日,俄国军队率先入侵颐和园。此后,日本、英国、意大利军队相继入侵颐和园。颐和园所存珍宝被侵略者抢掠一空,不少建筑再遭焚毁。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质量上有所下降。许多建筑由于经费的原因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987年,颐和园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2007年5月8日,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颐和园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