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丨回到那些唱军歌的日子

2023-12-24 11:27:13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271

回到那些唱军歌的日子

■ 高浔

2018年,我的嗓子坏了再也唱不了歌,看见别人唱歌嗓子总是痒痒的,情不自禁地怀念当年在部队唱歌的日子。

打小我就非常喜欢唱歌,无论是音准、音色,还是节奏方面都还可以。尤其唱到高音,窦腔的共鸣声还是很响亮的,听歌的人说有穿透力。1972年12月,我带着喜欢唱歌这点爱好,参军到了东海舰队舟山某部队。

教唱歌在20世纪70年代,是部队很普遍的现象。那时部队没有电视,文化生活单调,唱歌就成了受欢迎的文娱活动。唱歌也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当年我们的军队就是唱着“工农兵联合起来”开展土地革命;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消灭日本侵略者;唱着“向前、向前、向前”解放了全中国;唱着“雄赳赳气昂昂”打败了美帝野心狼。嘹亮的歌声,伴随着人民军队所向披靡,从胜利走向胜利。

战士爱唱自己的歌,军旅歌曲是首选。阎维文、郁钧剑等许多军旅歌唱家的歌,战士们爱听爱唱。教歌场地不限:陆勤部队有的在饭堂,有的在学习室;舰艇部队由于受空间限制,有的在住舱,有的在甲板,也有的在码头。总之由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决定,一般每周安排一到两次教歌。

由于我喜欢唱歌唱得还行,因此在基层教歌成了我分外的任务。即使担任连队指导员、教导员、政治处主任,我都依然教过歌。教歌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如果方法不当,费了老鼻子劲还达不到好的效果。每教唱一首新歌之前,我都要作充分的准备。一是熟悉新歌。不仅要唱会、唱好,还要理解歌词的意义,把感情糅进歌中。二是在纸张或者黑板上把歌曲抄写出来,便于大家学唱。三是找几个文艺骨干听我试唱,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教歌我体会出了三段教歌法:首先,示范演唱。把要教的歌先演唱一遍,让大家熟悉并喜爱,学起来更有劲头。有趣的是有时示唱完毕,大家意犹未尽,要我再唱别的歌,非要唱了几首歌之后才转入教歌,教歌成了“独唱会”。不管怎样,只要战友们开心,我就高兴,我就快乐地唱。然后,教唱。一般情况下简谱教三遍,歌教三遍。在教的过程中,不时请唱得好的和唱得不太好的单个示唱并点评。结果,唱得好的更加努力,唱得不太好的不敢懈怠。最后,合唱。先分部门或班排唱,然后全体人员共同唱,最终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基地汽车司机训练连当指导员时教歌。训练连有三个驾驶排和一个修理排,加上连部有二百多人。每次在大教室教唱歌时,大家情绪高涨,不仅学得快,还唱得好,尤其是最后的大合唱,声浪震耳欲聋简直要把屋顶掀翻,惊得隔壁工厂的工人纷纷从宿舍探出头来察看。

在教歌的过程中,还针对海军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任务挑选歌曲教唱,把教唱歌同扎根边防、提高战斗力结合起来。

我在舟山服役期间,先后爆发了1974年西沙之战、1988年南沙之战和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尽管不在我们的防区,但部队都进入了等级备战,随时准备参战。在紧张备战的日日夜夜,各部队的教歌没有停下来,除了教唱新歌还唱老歌。《人民海军向前进》《英雄赞歌》《我的祖国》等许多爱国爱家激励斗志的歌曲,响彻军营、响彻军舰,唱得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好像到了前线上了战场,极大地振奋了军心!

1975年,海政文工团大批文艺工作者到基层采风、体验生活。我们中队来了一位海政话剧团的女创作员方老师,她是江西人、老红军的后代。平常跟我们一起出海执行任务,一起训练学习,还经常帮厨做饭。她看我歌唱得不错,关心地对我这个小老乡说,将来有机会找个老师教教你。没多久机会来了,海政歌舞团来舟山慰问演出。

一天下午,方老师急匆匆地对我说:“咱们赶紧去招待所,我和胡宝善、梁长喜老师说好了,让他们教你唱歌。”胡宝善是海政歌舞团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由他作词、作曲并首唱的《我爱这蓝色的海洋》风靡全国。梁长喜是海政歌舞团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代表作有《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欣喜若狂的我赶紧和方老师一道往招待所奔。

一推门只见他们正在练声,望着心仪景仰的歌唱家我紧张得不行,赶紧跑上前向他们敬礼致意!和蔼可亲的胡老师、胖墩墩的梁老师对我连声说,别紧张、别紧张。方老师把我的情况向二位老师介绍之后,胡老师随即让我唱首歌给他们听听。我紧张地唱了《红星照我去战斗》。歌罢,二位老师还鼓了掌。本来我唱这首歌就憋得满脸通红,这下羞得更红了。胡老师说唱得不错,嗓音先天条件好,有再提高的可能。关键要掌握好发声方法,并摸着我的胸腹让我呼吸,然后笑着对我说你是胸部吸气,发声方法不对,应该腹式吸气发声。随即让我摸着他的腹部,感受他的呼吸方式,只见他一吸气本来就圆粗的腹部一下膨鼓得更粗了,让我惊诧不已。他幽默地拍拍腹部说:“这就是手风琴的风箱,苏格兰风笛的气囊,输出持续强劲的气流,保证歌曲完整轻松地唱好。”形象幽默的几句话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一下子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途径。梁老师夸我的高音音色不错,也要我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要尽量放松不要紧张。二位老师还给我讲了一些方法和鼓励的话语。由于晚上他们还要演出,只能连声道谢匆匆告别。

第二天下午我又赶到招待所,再次聆听了他们对我的教诲和要求。由于时间紧、演出任务重,他们没法再教我了。二位老师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热心认真教我这个新兵蛋子唱歌,尽管时间不长,却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许多年后我在北京参加海军后勤部党代会,晚上观看海政歌舞团专场演出。梁长喜老师连唱三首歌,赢得台下阵阵掌声。其间,我到后台找到了梁老师,提起当年在舟山基地跟他和胡老师学唱歌的事,他立刻记起来了有那么回事,并热情地鼓励我唱歌的爱好不能丢。

后来在战友的介绍下,我跟长影厂“文革”下放在舟山地区文工团的男高音歌唱家吴影(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演唱者)学了一阵子唱歌,再后来因上军校离开舟山,学唱歌就中断了。

当年寡淡的文化生活,使得部队各级非常重视战士业余演出队和篮球队两支队伍的建设,经常开展文艺汇演、篮球比赛;经常上高山下海岛,为一线官兵送戏送比赛,活跃和丰富基层的文化生活。

在海军舟山部队服役期间,我先后多次参加基地、后勤部战士业余演出队。演出队的目标非常明确,上岛、进码头为一线官兵演出。舰艇部队在海上执勤、训练每年平均200天,有的高达300天以上,执勤任务非常辛苦。当年苏小明演唱的《军港之夜》,给与风浪搏斗返港的官兵带来极大的慰藉,这种感受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守岛部队因为环境特殊与外界隔离,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有时连续遇上几个台风,补给船来不了,只能吃酱油拌米饭,生活艰苦、枯燥。有的战士服役三年没有出过岛,第一次出岛就是背着行李退伍回家。

有一年是个大冬天,我们到一个小岛演出。由于小岛没有码头,只能乘登陆艇找个比较平坦的滩涂登陆上岛。几十吨重的小艇在海上抗风能力不强,稍有风浪就摇摆不定,极易晕船。为了抓紧时间,大家在小艇上化妆,开始还有说有笑,随着到了外海,风浪越来越大,小艇在波峰浪谷中不停地摇摆起伏,许多人晕船了,舱室里只剩下呕吐声和机器轰鸣声。经过艰难的航行,小艇终于靠岛登陆了。

小岛上没有居民,常年驻守着海军一个高炮连。在全是石头和茅草的岛上,除了高炮阵地和几排平房,几棵小树稀稀拉拉地挤在石头缝里顽强地生长,一条简易公路伸向登陆点。平时很少有外人上岛,听说我们要来,战士们非常高兴。他们戴着棉帽、穿着棉大衣,早早地就在凛冽的寒风中列队迎接我们,个个脸上挂着无比的惊喜。

演出地点设在饭堂。看得出来连队尽其所能用标语、红旗、彩灯布置得像过节一样喜庆。小饭堂没有候演区,演员们只能在台下和战士们坐在一起,轮到谁的节目谁就上去表演。上场时鼓掌、表演时鼓掌、下场时又鼓掌,整个晚上战士们都在不停地用力鼓掌,尽情地表达他们的热情,冬夜里的饭堂暖意融融。演员们一扫晕船带来的难受,打起十二分精神,忘情地投入到演出中。作为独唱演员的我也不知道唱了几首歌,声音沙哑了依然在吼,就是感到非常痛快!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还临时加演了几个小节目。

演出结束后,连队领导紧紧握着我们领队的手一再表示感谢,战士们也挥舞着鼓红了的双手与我们依依惜别。我知道,当我们离开后小岛就要恢复往日的平静,官兵们又回到单调和枯燥的训练学习生活中。我望着这群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战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看起来是我们给他们送温暖,其实,他们才是给千家万户送去平安、幸福、温暖的人!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编辑:左丹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