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经济刊发张南署名文章《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绘就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生态画卷》

2023-12-11 16:56:07   
浏览量 29462

12月9日,《九江经济》刊发

九江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南署名文章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绘就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生态画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绘就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生态画卷

张 南

九江市作为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被省委、省政府赋予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目标定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征程上,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快推进美丽中国“九江样板”建设,助力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努力绘就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生态画卷。

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政治责任

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

从更高站位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首个全国生态日作出重要指示,对新征程上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六项重大任务”“一个重大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九江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升城乡生态环境“颜值”,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九江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以更宽视野谋划。新征程上,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赢”到“深入打好”,美丽中国建设从“纵深”到“全面”推进,意味着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特别是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新时代、新任务,我们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推进美好家园建设,加快编制实施《美丽九江建设规划纲要》,努力建设一批美丽示范县、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矿山等。

以更大力度推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之强前所未有、举措之实前所未有、投入之大前所未有、取得成效前所未有,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从2019年的46微克/立方米到2022年的32微克/立方米,长江九江段、赣江九江段、修河等重点水体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虽然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在持续改善,但空气质量和鄱阳湖总磷持续改善压力还很大,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型任务依然很重。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大投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绿色低碳加快转型。

拓展深度广度,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新“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

紧盯目标任务。2023年上半年全市PM2.5浓度改善率和优良天数比例改善幅度均列全省第一,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8%,目标任务实现“双过半”。下半年,将面临总体高温少雨气象条件等挑战。要完成全年省级下达的目标任务,难度还很大。必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警醒,对标对表省委省政府要求,持续开展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活动和“减排年活动”,深入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及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专项行动,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完成。

奋力赶超进位。近年来,针对大气和水污染方面的问题,全市出重拳、下猛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放眼全省,我市环境质量在全省排名还比较靠后、优势不明显,空气质量全省排名前20位的县区为0个,水质综合指数前10位的县区只有1个。此外,九江跟南昌、萍乡等区市差距还很小,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必须咬紧牙关、奋力拼搏,持续推动污染防治提档升级、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奋力提升九江在全省的生态位势。

全力提档升级。随着全面建设“美丽江西”启动实施,更加凸显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和净土三大提升攻坚战。治气方面,紧盯“气、尘、烟、臭氧”四大污染源狠抓减排与管控,加快实施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持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平。治水方面,坚持“三水统筹”,深入实施鄱阳湖九江湖区总磷削减工程,对蚌湖、新妙湖等重点断面开展系统性、工程性治理,加快推进甘棠湖、南门湖等内湖治理。治土方面,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加快绿色转型,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九江作为江西起步较早的沿江工业城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起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围绕打造“三个区域中心”,以创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为抓手,全面实施制造业“9610”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重点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瞪羚”和“单项冠军”企业。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特色种养、林下经济、富硒功能农业和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一虾一蟹”“四大家鱼”产业,培育一批加工型、科技型龙头企业。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在全省“一主一副、两翼联动、多点支撑”的区域布局中,必须主动融入、积极作为,深入推进赣江新区、南昌都市圈、“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战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健全优化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开展水环境、大气环境保护合作,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加快推进火电、钢铁等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淘汰老旧及高排放机动车辆,推动实施结构减排。

加快生态价值转化。大力发展“生态+现代工业”“生态+现代农业”和“生态+现代服务业”,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加大探索创新力度,扎实做好生态产品普查统计、确权登记、价值核算等工作,打造交易平台,建立交易机制,构建生态资产确权、第三方核算、交易市场、转移登记等完整交易体系。推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走深走实,将试点范围和成果向县(市、区)铺开,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坚持系统保护,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必须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正确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加强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科学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持续巩固提升长江最美岸线建设成果,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三期建设,切实保护好中心城区“6湖8河11山”等生态资源。加强鄱阳湖湿地保护修复,全力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持续巩固提升长江和鄱阳湖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果,扎实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支持庐山植物园升级建设国家植物园。加快推动长江鄱阳湖水生物保护基地、庐山西海桃花水母保护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加快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深入推进全链条矿政管理,加快绿色矿山创建,全面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停产未注销矿山、长江鄱阳湖及主要河流沿岸露天矿山等矿山修复。打造河湖长制、林长制升级版,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及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加强水土流失防治与修复,支持开展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河道治理和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持续巩固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果,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创建典型样板。支持部分县(市、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创建。持续推进省级生态县、“两山”基地、生态乡镇和市级生态村创建,支持湖口县、德安县、瑞昌市等创建省级生态县。加快景区景点提质升级,支持庐山西海争创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

强化底线思维,全力筑牢美丽九江生态安全屏障

守牢安全底线,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生态环境监管,筑牢美丽九江建设的生态安全根基。

严格管控环境风险。持续推进“一废一库一品一重”环境风险排查整治,积极防范并妥善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深化重点区域流域污染联防联控,与赣鄂皖三省五市常态化开展长江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持续提升环境应急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抓实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完善应急响应体系、智力支撑体系和处置救援体系。进一步完善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监督举报,“多渠道”受理问题、“全方位”推进办理。

狠抓突出问题整改。纵深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审计问题整改,持续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整改“后半篇文章”。全力配合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警示片拍摄,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督察问题大排查大整改行动,针对已整改销号、行业重点领域、风险隐患环节、媒体关注焦点、群众信访等问题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和“回头看”,有效去存量、控增量、防变量。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严格环评审批准入要求,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积极推进环境健康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加强危险废物监管,深入推进“五全”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危险废物管控水平。加强新污染物环境信息调查,严格落实淘汰或限用措施。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实施差异化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打击破坏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项行动,严防外来物种侵害。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持续开展辐射安全检查,严密防范核与辐射安全。

深化改革引领,加快构建美丽九江现代治理体系

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建设必须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现代治理体系,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完善生态环境法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加强生态环境地方立法,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地方条例制修订。持续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积极探索减碳降碳机制,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构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依托第三方技术团队,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水污染防治和新污染物治理等关键技术研究。深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帮扶,持续开展鄱阳湖水生态环境问题诊断及解决方案研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支撑,加快市县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持续推进九江市“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建设形成一体化创新、智慧环保平台。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深入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全面推动实施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深入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市场化交易,加快推进排污权储备交易改革试点。完善环境信用监管机制,持续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深入拓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金融产品,推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发挥金融对生态环保的支撑作用。


(来源:九江生态环境)

编辑:左丹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