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与城相融,人与江共生!江宁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2023-11-27 11:38:46   掌中九江
浏览量 29109

这里是万里长江流入江苏的“开篇首页”;

这里是南京“第一缕文明曙光”照耀的地方;

江宁,依江而生、拥江而治、因江而盛。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近年来,江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

如今,长江江宁段岸线水清鱼跃、江豚逐浪。江宁以绿为墨,细致描摹大江风貌与城市新景交相辉映的新画卷,推动长江千年文脉和现代城市文明有机融合,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拥江而治,守护生态底色


岛上监测排到的江豚

白鹭迈着轻盈的步伐在长江浅滩觅食;江豚时不时从水中探出圆滚滚的脑袋;原生态的湿地中芦荻迎风摇曳……从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码头乘渡轮登上“长江入苏第一洲”——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一幅“人退绿意生,鱼鸟结伴归”的美好生态画卷徐徐铺陈。

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鸟挤鸟”热闹场面

刚刚入冬,新济洲迎来了一年最热闹的候鸟迁徙季。抬头仰望蓝天,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仔细辨认,雁群里混进来几个“小个子”,它们眼睛周围有一圈金色“眼影”,与众不同的长相一下子就被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监测人员发现:“这是‘新朋友’——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白额雁!”

自从2000年11月新济洲全面退出生产生活功能、开启休养生息模式以来,新济洲上每年都添“新物种”。

2019年,对于这片洲群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江宁围绕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示范湿地建设、沿江绿色生态景观廊道建设、江滩洲地湿地生态修复等三大工程攻坚,造林绿化、整治长江岸线“散乱污”企业52家,累计绿化造林、环境提升18400亩。如今,从高空眺望,长江江宁段19.08公里岸线绿化带和新济洲湿地彼此交融。近处探访,仙人矶、滨江广场、环岛路、华林渔业合作社记忆园……几步一景,几乎每个景观背后都藏着一个生态“蝶变”的故事。

绿翅鸭

新济洲每年发布公园“体检报告”,一份份报告传递出大自然的“修复”进展:2016年以来,新济洲监测到的鸟类从103种增长到220多种;维管束植物由354种增加到580多种,成为长江中的物种“大宝库”。诗经里的“参差荇菜”“蒹葭苍苍”都在新济洲找到了植物样本。东方白鹳、花脸鸭、普通鸬鹚、白琵鹭、罗纹鸭、斑背潜鸭等6种鸟的数量均超过全球区域种群数量的1%,鸟儿不会说话,但用翅膀“投票”,对长江进入江苏首段的这片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予了肯定。

沿着长江岸边探寻,江宁“三座矿山变公园”的故事也为人称道。

2021年春天,江苏园博园带着一园烟雨江南梦在江宁开园。去过的人都说,江苏园博园是从矿山遗迹中修复出的“奇迹”——工业塔楼换上了新衣,烟囱融入了花园;古今建筑、人与自然和谐对话,盈盈铺陈时空秘境……

江苏园博园

“以前这里矿厂多,灰尘大,大家出门都不敢穿皮鞋。”距离江苏园博园东宁门入口800米处的湖山村内,村民这样回忆往昔。如今环境有了质的飞跃,村民们将民宿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金陵小城

参与园博园工程设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评价:“这个曾经遭受工业文明创伤的地块,因江苏园博园的建设而‘凤凰涅槃’,是‘两山’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转型范本。”

汤山矿坑公园

展现矿山变迁的,还有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汤山矿坑公园等城市“双修”示范项目。江宁区生态环境局介绍,近年来,江宁修复废弃矿山1320万平方米,完成了青龙山沿线国家示范工程等一批重点修复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青绿江宁”东西线获评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幅幅“只此青绿”的长江文化画卷背后,是全区铁腕治污的坚强决心和创新实践。

“江宁蓝”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0.7%,改善幅度居全市首位;8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累计均值均达到国家、省级考核要求,水质优Ⅲ比例100%;大气PM2.5从2014年的62.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现在的26.7微克/立方米,降幅达57.5%;林木覆盖率从2017年的25.03%上升到如今的31.88%。

大江大城在这里“双向奔赴”,万物共生在这里“和谐交响”。在本月举行的江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江宁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2-2030)(征求意见稿)》出炉,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体系建设,列出2023-2030年规划期内江宁区主要六类重点工程、74项重点项目,从生产性工程思维转向生态性有机思维,江宁不断擦亮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

依江而生,赓续千年文脉


水脉亦是文脉。

今年5月17日,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湖熟文化”专题项目综合研究工作在江宁启动。“在长江文化中,江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会上说,江宁汤山发现50万年左右的“南京人”化石,是长江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在江宁最初发现的“点将台文化”及“湖熟文化”,是吴文明的重要源头。

湖熟文化专题展

“南京第一缕文明曙光”在哪里?答案是江宁湖熟。这束光从距今约3000多年前的历史深处穿越而来。湖熟文化,是长江下游第一个经过系统论证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是江苏考古发掘工作的起点。

郑和墓园

1951年,湖熟居民钱立三像往常一样在湖熟街道句容河北岸散步,无意中捡到了一些“灰扑扑”的石器和陶器。他的“小发现”,开启了南京对于江南史前文化的探索。1959年,在总结多年宁镇地区史前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时任南京博物院院长的曾昭燏和著名考古学家尹焕章提出了湖熟文化的命名。很快,考古发掘中又有了新发现,南京的历史继续往前推。原来,在早期湖熟文化地层之下,还“压着”点将台文化,此为湖熟文化的“前世”,点将台文化距今约4100至3600年。 

阳山碑材

有意思的是,经历数千年风雨,湖熟的绿色农耕特色保留至今。在湖熟先民生活中,农业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考古中发现了水稻、小麦等作物。南京人养鸭子、吃鸭子的历史也似乎可以追溯到湖熟文化时期的先民们,考古人员在湖熟附近发掘出土了3000年前的成罐鸭蛋。

金陵水乡钱家渡

时光穿梭回今天,江宁的湖熟板鸭、土桥大米等绿色农产品远近闻名,谢安“东山再起”等人文典故,南唐二陵、阳山碑材、南朝石刻、郑和墓等历史遗存持续焕发魅力,湖熟文化、海丝文化、南唐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不断提升着文化认同感……

江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区位上看,湖熟文化的核心区正是当代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区,可以说,这个当代的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核心区,其实早在3000多年前的湖熟文化时代已经形成了文化上的空间建构。考古遗迹也同时证明,在3000多年前,长江下游已经有了沿着共同水系形成文化共同体的先例,这为今天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提供了文化上的渊源和依据。

百家湖文化中心

守正知所来,创新明所往。找准并守住城市的文化魂,城市的气质才能自然散发。为了传承并利用好包括湖熟文化在内的文化遗存,推动传承与创新,今年以来,江宁区出台《关于推进江宁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江宁区数字文化提质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给传统文化插上现代翅膀,预计到2025年,江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7%。

因江而盛,扬起高质量发展风帆


身处长江经济带的“咽喉要道”,当前,江宁正迈开大步探索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2017年以来,全区已规范整治污染企业1700余家,淘汰低端落后产能项目105个。

中兴通讯全球5G智能制造基地

开发园区是这轮探索的行动“先锋”。在江宁滨江开发区长江岸线数公里外,中兴通讯、LG新能源等400多家企业奋力与时间赛跑,托举千亿级先进制造业新高地。聚焦打造“长江入苏最美门户”目标,滨江开发区统筹产业空间、港口经济和生态保护,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坚持不懈推动沿江功能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朝着省级绿色园区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行。

国家级开发区江宁开发区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园区、新能源示范产业园区、江苏省低碳经济试点以及绿色生态园区等荣誉称号。目前,该园区已经在南京率先启动探索“无异味园区”创建工作,出台南京市首个绿色发展专项政策,加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

紫金山实验室

突出创新平台的“策源力”,当前,江宁区还在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围绕未来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安全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高水平打造紫金山科技城、麒麟科技城两大创新平台。此外,江宁以南京储能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落地一批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成一批零碳园区,推动新型节能环保产业营收持续增长。

南瑞集团

“以不到全市1/12的能耗,创造了全市1/6的经济体量”,这是江宁用扎实的脚步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的成果。据悉,当前,江宁区正加速构建“5+4+5”创新型产业集群,聚焦智能电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新型节能环保优势产业集群,实施5大优势产业集群倍增计划。以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等产业为重点,实施4大先导产业集群领航计划。同时,积极抢占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储能与氢能5个未来产业新赛道。

百家湖

“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高端进、低端退”的辩证关系,在江宁有了淋漓尽致的诠释。江与城相融,人与江共生,江宁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长江江宁段,正日益成为长江流域的璀璨明珠。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刘芸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