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 | (风土)鄱阳湖历代诗歌的文化价值(下)

2023-11-05 09:01:47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457

鄱阳湖历代诗歌的文化价值(下)

■ 胡迎建


湖山相映之美

(接上期)鄱阳湖中有岛,湖畔有山,相映成趣。湖之西北,雄踞庐山,于湖上仰望庐山之挺拔高峻,登山而俯眺湖之渟滀汪洋,一阴一阳,一雄一雌,刚柔相济。名山名湖,相得益彰。历来兼言湖山之美的诗句甚多。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这里说的是山映湖中。

孟浩然诗云:“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这是在湖上乘舟而见庐山之雄。

邵长衡诗云:“湖势北摇匡庐动,江声西拥豫章浮。鱼龙昼啸千艘雨,日月晴悬一镜秋”(《鄱阳湖》)。重在写湖山之济美,风浪起则湖摇匡庐,晴明之时则湖浸庐山,莫不相映而妙。

湖口石钟山势奇秀,山色湖光宜人。在此远眺,鄱湖之浩渺、长江之奔涌,尽收眼底。诚如清刘成驹诗云:“怪石森如画,名区冠蠡湖。烟波吞七泽,地势走三吴。远岫云屏列,秋江素练铺。何时泛小艇,良夜一怀苏。”极言此山之形胜,可列鄱湖之冠,乃因此地吞吐七泽,势接三吴。远山如屏,秋江如练。

自此南行有大孤山,亦名鞋山。山崖随视角而变化无穷。似仙女髻鬟,如青削芙蓉。舍舟登临,四面临水,置身烟波中,如入蓬莱仙境。黄庶(黄庭坚之父)诗云:“彭蠡百里南国襟,万里苍烟插孤岑”(《大孤山》)。从大处着笔,然后点出大孤山,其雄秀可见。历来诗人随其想象而巧于设譬。如范成大将此山比为小冠帽:“大孤如小冠,插入渊沦中”(《望大孤山》)。冯子昌诗则将此山比作酒瓮:“一峰壁立青插天,天帝醉归遗酒瓮。要将日月强吞吐,留与烟霞闲补空。”日月吞吐于此酒瓮中,想象奇谲。清代神韵派诗人王渔洋则将鞋山比为仙人之烟鬟:“宫亭湖上好烟鬟,倭堕初成玉镜间”(《大孤山》)。也有诗人将此山人格化,如清代蒋士铨诗云:“不党规模壮,无依气象尊”(《大孤》)。不事攀附,纵微不足道,也自能成伟丈夫。将此山比为鞋履者的诗最多。晁补之诗:“江吞湖卷气俱豪,崛起孤峰万仞高。归去婵娟买丝履,却应还我所忘刀”(《大孤山祠》)。巧于比拟,不滞于形似,以诙谐取胜。王守仁在《过鞋山戏题》诗中说:“曾驾双虬渡海东,青鞋失脚堕天风”。清代洪钧在《游鞋山》诗中生发一连串疑问:“何年玉女戏,只履堕天风”;“丽句复镌此,锦袜谁为缝?”又湖口人张宿煌《鞋山》诗云:

大姑仙子珊珊骨,手绣双凫朝帝阙。

贞心不肯嫁彭郎,弓鞋翻被彭郎发。

红罗一只堕湖心,足迹千秋犹未没。

大姑婆娑湖上来,湖风冷透凌波袜。

仙踪缥缈何定期?踏破玻璃浸明月。

阳春有脚过重三,夹岸螺鬟青一髪。

水晶宫里濯足回,踢倒银山万堆雪。

可惜收拾姑不勤,江湖遗落人人说。

星子县城(南康府治)南有湖湾。李白诗云:“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豫章行》)。湖中有落星石。齐己诗云:“此星何事下穹苍,独为僧居化渺茫”(《落星寺》)。黄庭坚诗云:“北辰九开隔云雨,南极一星在江湖”(《题落星寺》)。朱熹《和张彦辅落星石之作》中云:“嵌空奇石战惊涛,楼殿峥嵘势自高。四面真成开玉鉴,三山应是失金鳌。”突出的是落星石之奇,寺阁之高,以周围湖山之碧为衬托。

松门山在永修县东北,东西长四十里。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载:“其山多松,遂以为名。北临大江,乃彭蠡湖。山有石镜,光明照人。”故东晋谢灵运有诗云:“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入彭蠡湖口》)。唐李白因之也有诗咏:“谢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门。余方窥石镜,兼得穷江源”(《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然石镜早已不可寻。

  

湖域生态与生活的画面

鄱阳湖水之清,诗中可证。明代前七子首领李梦阳任江西提学使时有诗云:“汉水亦太急,江浑又恁流。何如彭蠡泽,清莹解人愁”(《彭蠡泽》)。言长江水流之急而水色浑浊,哪里比得上鄱阳湖水的清莹,可以消解人们的忧愁。

鄱阳湖鱼鸟之多,陶渊明《游斜川诗》序中早写道:“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又白居易“鸟飞千白点”(《彭蠡湖晚归》),可见壮观。鄱阳湖洲向来为北方来的鸿雁群栖之地,项斯“遍地新潮落,连天众雁来”(《彭蠡湖春望》)。即写出水退后、众雁来归的状况。在吴城附近,其地因赣江入口携带泥沙沉积,形成大片洲地,水草丰美,每当秋冬水退,鸿雁鹤鹳翩翩纷至,在此栖息觅食,这里是候鸟栖集的大本营。正如明代万时华诗云:“水国鱼龙没,晴天鹳鹤栖”(《吴城》)。

鄱阳湖水云之乡,也是鱼米之乡。渔猎是千百年来人们赖以生活的重要手段,反映渔歌唱晓、打鱼晒网等方面的诗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北宋杨时有《鄱阳湖观打鱼》,记载了大型网捞鱼,然后晒鱼于沙滩的情景。

秋高水初落,鳞介满沙脊。

浩如太仓粟,宁复数以粒。

纷纷渔舟子,疑若俛可拾。

横湖沉密网,脱漏百无十。

此可见深秋时鱼之多,捕捞之多,网眼之密。

也有的诗描写撒网捕鱼的场景,如曹龙树《宫亭湖鱼阵》诗云:“水帘钻破金鳞窜,浪锦翻开玉鬣飞。网撒网收循序进,归来较胜猎禽归。”渔民以网布阵,然后收拢,于是金鳞乱窜,玉鬣翻飞,这比猎禽的收获大得多。

吴城在赣江入鄱阳湖处,向为江西四大名镇。陈三立《泊吴城》诗中云:“灯火喧渔港,沧桑换独醒。犹怀中兴略,听角望湖亭。”月夜泊舟,渔港繁华情景似亦隐隐可见。以物境与他举世皆醉而独醒的心境相对仗,措词精警。

其后,随着南浔铁路的兴建,吴城无复交通要道的地位,日渐萧条冷落。胡雪抱因有《吴城旅舍同仲兄苏存宿舟中之句》诗云:

入洛年华序阁心,朅来津渡与枯吟。

水喧客枕淫淫梦,风渡汀沙飒飒音。

驿路别开珍异徙,湖楼犹昔管弦沉。

百年纸醉金迷地,听厌渔郎说古今。

水喧客枕,风卷汀沙。有感于铁路之通,而赣省水运无复旧日之昌盛。吴城向为繁华之地,而今渐趋萧条冷落,徒供渔郎闲话。此类鄱阳湖诗可以证史,其史料价值值得挖掘。

鄱阳湖战事的咏叹

历史上的鄱阳湖发生过多次战争,成为各方角逐的水上大战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结束纷争,开创安定局面,但战争是残酷的,带来的负面创伤是巨大的,血流漂杵,生灵涂炭。咏鄱阳湖战事,抒发了人们对胜利之喜悦,蕴涵着兴亡之悲怆,对战事创伤的叹惋,对亡者的悼念。

石钟山扼江湖之会,左蠡扬澜,向称西江锁钥。东吴周瑜曾操练水军于宫亭湖,后能成三国鼎立之局。东晋刘裕与卢循战于左蠡,底定江南。特别是元至正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更成为诗人们吟咏的主题。就连朱元璋获胜后也曾登石钟山观音寺,感谢神灵保佑,手书“济岩”并赋诗云:“一色山河两国争,是谁有福是谁倾。我来觅迹观音阁,惟有苍穹造化宏。”自诩上符天意,夺得天下。尤侗诗中将朱元璋比作真人,云:“艨艟火攻血模糊,真人手挽金仆姑。一矢贯睛殒头颅,康郎转战开鸿图。至今壁垒摇菰蒲,夜雨鬼哭青磷芜”(《鄱阳湖歌》)。双方作战的激烈,战场的阴惨荒凉,一一写来如在目前。

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水战时几濒绝境,自折36员将领。登基后在余干康郎山建忠臣祠。章士馨因有《康山忠臣庙怀古》诗云:

蠡湖波撼吐还吞,当日曾闻碧血浑。

晓角悲鸣山月里,灵旗暮卷阵云昏。

    躯投鲸浪原臣分,死赐龙袍亦殊恩。

    郁郁金陵王气迥,九原应得逐忠魂。

湖水之撼,流血之浑,声鸣之悲,旗卷阵云。融情入景。此诗犹如一篇悲恸的祭文,忠臣甘为主死,死后能蒙封赏,也是值得的。君臣之谊,言之恳切。张焘《康山忠臣庙》诗云:“焚炬未应夸胜算,覆巢原已划先筹。”则认为火攻还不算胜者,其实早已定下朱军必胜的战略。

明代正德年间,王阳明在鄱阳湖大败宸濠之后,所作《鄱湖战捷》诗云:

甲马秋惊鼓角风,旌旗晓拂阵云红。

勤王敢在汾淮后,恋阙直随江汉东。

群丑漫劳同吠犬,九重端合是飞龙。

涓埃未遂酬沧海,病懒先须伴赤松。

此诗中吐露了他的复杂矛盾心理,他自知能如唐代郭子仪那样有勤王的功劳,战争胜利了,理应兴奋,但功高震主,一方面,他将功劳归于天子,一方面,急流勇退,欲辞职效张良作赤松子之游。

太平军来江西,鄱阳湖北部及东北地区多为所占据。咸丰间,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固守石钟山,与曾国藩所率湘师展开血战。湖涛血涨,石壁膏流,为这一带蒙上阴霾。后来彭玉麟率水师攻克石钟山,万起鸿《贺彭雪琴观察克复石钟山》诗中云:“先生乘风下中流,旌旗蔽江外援休。月台山,梅家洲,瞬息之间成荒丘。笑指培嵝诘朝战,漫空炮火飞一片。尺腿寸臂血模糊,铁马金戈阵雷电。”这就是近代战争的残酷与惨烈。鄱阳湖因太平军战事而显得凄迷,诗中时有所见,如:“蠡湖三百里,波浪何浑浑。烽烟四相接,目极心烦冤”( 黄振成《登南康城楼》);“浩劫乡邻惨,烽烟骨肉惊”(万起鸿《避寇》)。

还有的咏战史诗,未确指是哪一次战争,我们也可以看作是对战争的谴责。如明代陈嘉谟《落星石》诗中云:“大船驾海貔貅来,战罢湖中血波赤。”龙文彬《鄱阳湖棹歌》中云:

白旙黄屋战当年,彻夜鱼龙不敢眠。

万顷波澜犹壮阔,萧萧枫荻锁寒烟。

湖波成为血水,战争时连鱼龙也不敢入眠,波澜壮阔,然无处不是萧瑟景况,可谓婉而多讽。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生灵涂炭,而且贻害湖山,人们厌恶战争,需要的是安定和谐的社会。今日读到此类诗,不仅是反思,更是一份警戒。

历代不少诗人,无论是过往鄱阳湖,还是生长在鄱阳湖边,或是在周边地区仕宦,他们都领略了鄱阳湖的大好风光,都力图了解鄱阳湖的历史、地理、掌故,故能为鄱阳湖倾注心血而作诗,或宏观或微观,或从某一侧面反映鄱阳湖的风情万千,足可证明鄱阳湖诗的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也流露了他们对鄱阳湖的挚爱,展示了不同时代诗人的心态、艺术才能。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