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房变漂亮民宿、旧校舍变研学基地……记者近日来到八里湖新区赛城湖畔,碧水白云间,满目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八里湖新区深入挖掘山水资源,不断放大比较优势,以实干担当之态、饱蘸绿意之笔,践行着“两山”转化的生动实践,一幅天蓝、水清、万物生机盎然的美丽画卷在赛城湖畔徐徐铺展开来。
一条蜿蜒的绿道沿湖而建,道路的两边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湖面波光粼粼……赛城湖南岸绿道把赛城湖自然生态的滨湖景观有机串联起来,成为展示九江城市形象的又一张亮丽名片。这条“生态休闲走廊”被称为赛城湖新城的“生态呼吸走廊”,是市民休闲游憩、享受慢生活的好去处。
“我们引进国内顶级的马拉松、自行车、垂钓竞技等赛事活动,带动旅游和消费,提升新城人气,让美丽风光转化为美丽经济。”赛城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王鑫介绍。
赛城湖绿道一期位于赛城湖的南岸,全长约18公里,宽6米,按照“一年四季、处处有景”的目标设计,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绿道及景观绿化,沿线还设置了10个服务驿站和7座景观桥梁。
据介绍,为打造完整的绿道系统,绿道二期工程将绿道向西北延伸至赛城湖大桥,并在沿线打造节点公园,形成总长约50公里的环湖旅游观光带。
“赛城湖南岸绿道项目充分展现以生态和滨湖景观并重的设计思想,构筑了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城市滨水空间,在景观建设的同时,有效保护一湖清水和周边自然生态。”八里湖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曹开富说道。
近年来,位于赛城湖前湖片区的庐逸香村,运用“街道集体+平台公司+招商运营”模式打造了“庐山北海旅游度假景区”。
景区将徽派建筑和江南民居相结合,保留了部分具有时代特征的单体建筑风貌,“一不占农田、二不占林地、三不占湿地”,建筑全部在原有农房基础上进行改造,充分利用50公里环湖绿道、6万余亩的赛城湖水域和3000亩的前湖水域,形成了“观山江湖城、游樱花绿道、品赛湖美食、住庐逸香村、看庐山电影”的精品旅游线路,带动当地约600人在家门口就业。
在赛城湖街道塔水桥村,记者看到,昔日废弃的村小学装饰一新,变成了九江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我们这里的研学项目以动手为主,学生们在这里种树、修剪树枝、用一片片树叶做成创意贴画,通过研学体验大自然的奇妙。自去年底研学基地开业以来,已接待3000多名学生。”塔水桥村党支部副书记叶林利告诉记者。
今年49岁的郎仁琳是塔水村村民,现在在研学基地当服务员,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以前,她只能在附近打散工,收入不太稳定,“我们村的变化好大,路修好了,经常有孩子来研学,很热闹,我在家门口就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能照顾家庭,感觉生活越来越幸福了。”郎仁琳笑着说。
除了打造研学基地,近年来,塔水桥村还对抛荒土地进行清杂、平整、改良,让昔日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成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400余亩荒地变良田。利用这些土地,村民们种植水稻、南瓜、万寿菊等作物,全村500余亩高标准农田丰收在望。
沿着乡村小道来到赛城湖街道前湖居民宿,村前湖光山色,地里蔬菜长势喜人,4栋改造一新的民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我们这里集民宿、有机蔬菜采摘、垂钓和农家乐等项目于一体,每到周末就会有游客自驾来这里享受慢生活。”赛城湖街道前湖村委会副主任周凯超介绍道。
如今,前湖居民宿靠着良好的口碑不断吸引客流,成了前湖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0多万元。
推进乡村振兴,赛城湖人正全面发力。街道辖石桥村、王家墩村、前湖村、徽洲村、塔水桥村、青峰社区、杨花社区,“五村两社区”抢抓赛城湖新城大开发、大建设的黄金期,积极探索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资产、资产变产业的转型道路,持续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五村两社区”结合各自特色、立足工作实际,分别成立了劳务输出、工程建设、物业管理、旅游服务、文化传播等领域企业,“一村一企一产”发展格局已初现雏形。
下一步,赛城湖街道将继续精心呵护这方山水,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不断夯实生态本底,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
(实习生 梅可欣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谈思宏)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