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热带动“中国最美乡村”振兴

2023-10-15 21:26:48   
浏览量 28878

新华社南昌10月15日电题:自然科普热带动“中国最美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程迪、刘佳敏

蓝冠、黄喉、黑脸、褐腰,啼声清脆悦耳,在林间轻盈矫捷地穿梭……走进中国江西婺源县秋口镇,婺源县詹天佑小学的学生们在林奈实验室负责人刘芝龙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一群蓝冠噪鹛。最近时,他们距离这些鸟儿仅10米。

2023年5月3日在江西省婺源县秋口镇王村拍摄的蓝冠噪鹛。新华社发(张卫国 摄)

婺源县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博士毕业后,刘芝龙在当地创办了林奈实验室,主要从事自然教育科普工作。他介绍,蓝冠噪鹛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雀形目鸟类之一,目前可知的分布范围仅在婺源县及其周边地区,202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婺源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洪元华是蓝冠噪鹛的发现者之一。洪元华说,蓝冠噪鹛是生态环境的“试金石”,“它们对栖居环境要求苛刻,喜欢在村落周边的林中筑巢,爱吃昆虫也很爱干净,一天要洗两次澡。”

蓝冠噪鹛为何对这里“情有独钟”?婺源县林业局副局长严家军表示,这里溪河密布,汇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0条,是蓝冠噪鹛绝佳的“沐浴场”。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3.67%,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满足了蓝冠噪鹛筑巢和觅食的需求。

2009年起,婺源县全面禁伐天然常绿阔叶林,打造了193个自然生态型、珍稀动物型、水源涵养型自然保护小区,保护面积达65.4万亩,蓝冠噪鹛的繁殖地均在其中。当地还组织了蓝冠噪鹛护鸟队伍,并在其栖息地安装实时监控设备。

每天清晨,69岁的秋口镇金盘村村民、护鸟员李根生便会撑着竹筏、沿着河水巡逻蓝冠噪鹛的繁殖地,每趟要花费两三个小时。“这些小家伙特别亲人,离它两三米都不怕人。”

随着李根生等护鸟人的努力,村民生态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以前村民会放网捉鸟,现在大家都不会了,碰到受伤的鸟儿更会打电话求助。”他说。

在婺源县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馆,小学生胡语灵听完科普讲座后戴上VR眼镜,只见蓝冠噪鹛在民居屋顶嬉戏,黄色的羽毛纤毫毕现:“老师说,这些鸟儿很亲近人类,相信我们不会伤害它。”

“要将保护生态的传统延续到下一代。”婺源县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琳介绍,今年1月,饶河源国家重要湿地研学基地正式启动,围绕湿地和蓝冠噪鹛开展自然科普活动。目前,基地已接待青少年3万人次。

这里的民间科普活动同样火热。刘芝龙说:“实验室今年本打算推出50场自然教育公益活动,因为预约火爆,拓展到100场,预计全年覆盖8000人次。”

长期的生态保护和自然科普工作,收获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包括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内的124种珍稀树种居群在婺源县“茁壮成长”,助力蓝冠噪鹛等9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安家。

不仅如此,这股自然科普热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推动力,村民经营的民宿、农家乐愈加火爆。

树林观鸟、丛中捉虫、河里摸鱼……婺源县民宿协会会长、厚塘庄园负责人刘芳介绍,婺源县民宿紧紧围绕当地生态优势推出相关项目,让游客深入了解自然。“国庆假期,仅我们民宿就接待了100多位参与自然科普游的游客。”

位于婺源县紫阳镇的雍溪村,面水依山,古树掩映。今年,林奈实验室与当地展开合作。雍溪村支部书记韩建华表示,这不仅让村民增加了收入,更带来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观念,“这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就刘芝龙而言,守护好婺源县的生态优势,对实验室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希望婺源县能牢牢端好生态‘金饭碗’,让更多人亲近自然、爱护自然。”

(来源:新华社)


编辑:王嘉琪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