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丨蠡水匡山流风远 至今人说韦江州

2023-09-10 10:23:02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0015

蠡水匡山流风远 至今人说韦江州

■ 江汉民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写《题浔阳楼》: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有谁当得起这样的抬爱,能和伟大的陶渊明相提并论?

原来是韦江州。韦江州是谁?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一个15岁的少年参了军,由于根红苗正,出身过硬,身材挺拔,长相俊朗,被选为皇帝贴身侍卫,担任皇宫警卫以及朝会、巡幸时的仪仗队队员,叫作千牛。

那个时候,大唐帝国表面上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杨贵妃、安禄山正得到空前宠幸,皇家耽于声色,生活糜烂,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一个公子哥儿,能有机会扈从游幸,接触最高领导,什么排场没有见过,什么享受没有经历过,在这个大染缸里,很快,少年变成了恶少。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这是成为中年大叔后,他自己写的“回忆录”中的一段:当年亲近皇上,正是无赖少年,横行街巷里弄,私藏亡命之徒,白天酒楼赌博,夜晚去找女人,警察可不敢管,我是皇家亲兵,站岗骊山雪夜,侍奉长杨围猎,大字不识一斗,只管喝酒痴疯。

皇帝近卫,正是贵族无赖少年的渊薮。

这样不学无术、无法无天、作奸犯科、横行霸道的军中恶少,诗人王建有《羽林行》加以描写并给予强烈讽刺: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

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

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

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

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平头百姓,永远无法想象,在京师,那些冠冕堂皇和鲜衣怒马之辈,过着怎样豪横、荒淫的生活!

可悲的是,君主和权贵的胡作非为,要由黎民百姓来买单。渔阳鼙鼓,潼关失守,玄宗奔蜀,天下几危,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安史之乱,成为大唐帝国和黎民百姓的噩梦。失去了皇帝这座靠山,失去了近卫这个美差,这个年已及冠、名叫韦应物的年轻人彷徨无助,颠沛流离。

正因为经历了苦难,他才看清生活的本来面目,他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开始折节读书,把笔学诗。由于天资颖异,加上刻苦用功,居然完成了从荒唐少年到正人君子、从不学无术到满腹诗书、从为害一方到简政爱民的巨大转变。

唐代李肇《唐国史补》说,成年后的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坐焚香扫地而坐。其为诗驰骤建安以还,各得其风韵。”你看看,俨然高僧大德或有道之士的架势,而且诗歌笼罩建安至中唐风韵,与早先贴身侍卫的形象何啻十万八千里!

在滁州任上,韦应物写诗:“邑有流亡愧俸钱。”你听听,这是贤人长者对苍生的悲悯与同情,也是身在官场对朝廷的责任与担当,与年少轻狂没心没肺的心境何啻十万八千里!

历任系列低品级官吏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转任江州刺史,再入朝任左司郎中,官终苏州刺史,后世称韦江州、韦苏州。

蠡水匡山流风远,至今人说韦江州。

49岁,韦应物来到江州,担任江州主官。这一年是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

这个刺史不容易当。

虽然安史之乱早已结束,但战争创伤难以医治。到唐德宗时代,藩镇坐大,安史余绪以及其他军阀不时反叛,北方尤其是河朔地区常年在打仗。兴元元年(784),唐帝国境内同时出现了三个皇帝:一是大唐皇帝唐德宗,逃难到奉天(今陕西乾县),后又逃往梁州(今陕西汉中),二是“大汉皇帝”朱泚,在长安,三是“大楚皇帝”李希烈,在汴州(今河南开封)。直到贞元二年(786),一系列叛乱才算基本平复。

安史之乱已经给大唐帝国予以重创,随后的一系列战争更使得中原地区雪上加霜,由此,朝廷财政非常困难,黎民百姓则纷纷南下逃难。

由于江州地理特殊,于南北,处于前线的后方,后方的前线,于东西,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和鄱阳湖——赣江水道的丁字路口,虽然江州这块土地尚未燃及战火,但需要接待大量难民,需要为朝廷提供重赋。而北方难民欲到赣、闽、粤,必先入江州,再通过鄱阳湖——赣江这条“水上京广线”(其时,张九龄已开凿大庾岭官道,使赣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相连)到达目的地,江州成为难民的落脚点和暂住地。

难民的到来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是,移民的增加,带来了劳动力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使得更多的荒山荒地得以开垦,从长远看,加快了江州农业和商业的繁荣。不好的是,难民的救济、移民的再流动等,使得官府管理和治理成本增加,税赋征缴、社会治安、人口管理、逃户清理等工作量空前加剧。

韦应物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江州履新的。

刺史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执行朝廷的赋徭令。江州税赋很重,“防虞供亿,功倍他郡”(唐·独孤及《江州刺史厅壁记》),百姓生活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征收皇粮国税,实属不易,对于一个具有同情心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折磨。忙了一个多月,韦应物才有空发朋友圈:

湓城古雄郡,横江千里驰。

高树上迢递,峻堞绕欹危。

井邑烟火晚,郊原草树滋。

洪流荡北阯,崇岭郁南圻。

斯民本乐生,逃逝竟何为。

旱岁属荒歉,旧逋积如坻。

到郡方逾月,终朝理乱丝。

宾朋未及宴,简牍已云疲。

昔贤播高风,得守愧无施。

岂待干戈戢,且愿抚茕嫠。

什么意思?后面12句试着翻译一下:不是说咱中国“安土重迁”、老百姓安于故土不愿迁移吗,可现在怎么有这么多人离乡背井呢?近年来旱灾严重,收成不好,旧税欠租账目堆积如山。上任一个多月来,整天处理纷乱如麻的事情,还没来得及请大家撮一顿,下发的通知、向上的报告多而又多,写得手软,看得眼疼,连信使都说已经很疲惫了。然而,江州与其他地方不同,是个要地,以往可是有很多高贤在这里施仁政,播惠风,今天我来了,但愿无愧于乡亲父老。希望北边止戈停战,我愿意赈孤寡、济贫人。

朋友圈一发,获点赞无数。有人留言:九江好地方。有人留言:使君辛苦。有人留言:韦公多恤人之意,极近元次山。有一句,被推为神评论:一意勤劳于民政,此老固与寻常素餐之徒异矣。(【日】近藤元粹)

自贞元元年仲春至贞元三年初夏,在江州刺史任,韦应物干了两年多一点。

按惯例,每年刺史都要行春。行春,就是在春天里巡行属县,督促农事,观省风俗。

贞元年间,江州属江南西道,领浔阳、彭泽、都昌三县,辖区相当于今天的九江城区、都昌、湖口、彭泽、德安和共青城、瑞昌、庐山市,比今九江市辖区略小(修水、武宁、永修三县在唐代属洪州管辖)。

贞元二年春天,韦应物在行春途中憩息庐山东林寺、西林寺,作《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他在诗中写道:“因时省风俗,布惠迨高年。建隼出浔阳,整驾游山川……今我蒙朝寄,教化敷里廛。”

这次出巡,他一直到达了蒲塘驿。蒲塘在今德安县蒲亭镇。据《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八百七十七卷九江府部古迹考:“蒲塘驿,唐武德八年置,贞元中改为蒲塘场,咸通五年刺史李章复置。后改为德安县,移场于县之东北一里许。宋仍为驿。”

“均徭视属城,问疾躬里闾。”为均徭役视察属县,访贫问苦躬身乡村,官品为从三品的韦应物,还是能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尽力为百姓做点事情,还是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为朝廷尽忠职守。江州经楚城驿、蒲塘驿到洪州,是一条官道。蒲塘驿已接近边界,再往前走是建昌县,就到洪州地界了。

贞元三年春,韦应物又行春至西部山区一带,遇上了二十多天的连绵阴雨,路途艰辛可想而知。他写《山行积雨归途始霁》:“揽辔穷登降,阴雨遘二旬。但见白云合,不睹岩中春。急涧岂易揭,峻途良难遵。深林猿声冷,沮洳虎迹新。始霁升阳景,山水阅清晨。杂花积如雾,百卉萋已陈。鸣驺屡骧首,归路自欣欣。”归郡途中,阴雨连绵,山路几乎无法行走,密林中传出几声猿啼,湿地上印着猛虎新留的足迹,四处似乎都隐藏着危机,但是,清晨来临,雨霁天晴,百卉灿烂,马儿欢快地仰首嘶鸣,诗人也乘兴而归。他又写《因省风俗访道士侄不见题壁》:“去年涧水今亦流,去年杏花今又折。山人归来问是谁,还是去年行春客。”

官员享福,黎民之灾;官员辛苦,百姓之福。

“高秩非为美,阑干泪盈裾。”官当得大并不是好事,散乱的泪水沾湿了衣襟。韦应物的这两句诗,既是他内心追求宁静而不得的写照,也是现实中很多事情不如人意的反映。

2007年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出土的《唐故尚书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京兆韦君墓志铭并序》,是由韦应物的朋友丘丹撰写,其中记载:“时廉使有从权之敛,君以调非明诏,悉无所供。因有是非之讼,有司详按,圣上以州疏端切,优诏赐封扶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所谓“廉使”,就是道观察使。贞元年间,江南西道共有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信州、抚州等8州,江南西道简称江西,由洪州刺史兼任江西观察使。

韦应物任江州刺史时,洪州刺史兼江西观察使是李兼。李兼在新、旧《唐书》中均无传,事迹不详,但有三处记载叫人印象深刻。《旧唐书·裴胄传》载:“前江西观察使李兼罢省南昌军千余人,收其资粮,分为月进。”《旧唐书·食货上》载:“李兼江西有月进。”《旧唐书·齐映传》:“先是,银瓶高者五尺余,李兼为江西观察使,乃进六尺者。至是,因帝诞日端午,映为瓶高八尺余者以献。”

“月进”是怎么回事?唐德宗打仗是外行,捞钱是内行。唐德宗初年,改租庸调为两税制(户税、地税),入国库,其他苛捐杂税,“一切停罢”。但没过多久,各种税费死灰复燃。皇家自己也巧立名目,到处捞钱。各州各道,除正常税赋外,还有所谓进奉(地方主动向皇帝进献财物),更有甚者,还有所谓宣索(皇帝令地方和各衙门上供),这些都叫羡余(资金节余),统统入皇帝的私人腰包。所谓月进,就是每月向皇帝进奉,“以固恩泽。”

“时廉使有从权之敛”,意思是,李兼给韦应物以及其他州下了个通知,要求在两税之外多交一笔钱,以便向最高领导进奉。

面对上级的这一要求,韦应物怎么办呢?韦应物说:你这个要求不合理,并不是中央明文规定的项目,不交。李兼很恼火,上疏告黑状。韦应物也很恼火,上疏据理力争。唐德宗命令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最后,唐德宗裁决江州有理:算啦,这钱不用交啦。并赐封韦应物“扶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地方官员哪来的什么羡余,还不都是来自老百姓。对比李兼的聚敛和贪腐,韦应物不仅勤政,而且清廉,不仅心肠软,而且骨头硬。这样的官,更没有什么羡余。

当官难不难?难,如果你心善。也不难,只要你心狠!

韦应物不仅仅是官员,还是诗人。在九江,韦应物写下31首诗。

韦应物的诗写得好不好?多年后,韦应物的迷弟白居易说:“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话虽啰嗦,意思就两字:“不及。”用现代话说就是:韦诗写得好,我可比不了。于是,就有本文开头白居易的“俯仰愧江山”之叹。

韦应物写过不少反映战乱、批判权贵、同情民生疾苦的好诗,其拟古、歌行皆不乏佳作,如《长安道》《杂体五首》《鸢夺巢》等。最能代表韦应物典型风格和突出成就的,是萧散冲淡的山林隐逸诗。这一胎息于陶渊明的真淳自然,佐之于二谢的精工锻炼和王孟的空灵淡远,呈现出气貌清朗温润、意境洒脱超逸、用笔淡然无意、节奏从容舒缓的基本特征,表现了中唐特定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心灵轨迹,表现了大唐诗人强烈的生命意识,表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热心追求的精神自由。且看他《简寂观西涧瀑布下作》怎么写庐山:

淙流绝壁散,虚烟翠涧深。

丛际松风起,飘来洒尘襟。

窥萝玩猿鸟,解组傲云林。

茶瓜邀真侣,觞酌洽同心。

旷岁怀兹赏,行春始重寻。

聊将横吹笛,一写山水音。

这首诗明显有慕陶效陶的痕迹。也是,到了陶渊明的故乡,又加上性格清净高洁,因此,韦应物对陶渊明的纯真温润有会于心,对陶诗的质朴真率倾心追慕,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正像清代王尧衢在《古唐诗合解》中所评价的那样:“不特其诗效陶,其人亦陶也。”

由荷戟持剑、豪纵不羁、横行霸道,到关注民生、淡远超逸、醇厚天然,韦应物的人格转换和精神升华叫人击节称奇,他的诗歌也流布甚广。再过很多年,又有一个人说“不及”。

他的原话是:“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

韦诗柳文,吾不如也!说这话的,叫苏东坡。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左丹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