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送别

2023-08-12 18:51: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621

送  别

■ 景玉川

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灾,九江城西段的长江大堤被洪水冲决,灾情震动了全国。党中央立即调集数万人民子弟兵,日夜兼程奔赴九江,与九江人民一道,展开了气壮山河的防洪堵口战斗。在这期间,全国各路媒体的记者也从四面八方汇聚九江,跟踪报道这一壮举。省文联与省作协所属刊物《星火》主编刘华先生打电话向我约稿,要我写一篇反映九江抗洪堵口全过程的长篇报告文学。他特别强调文章要“全方位,有立体感”。字数最初规定二万左右,后放宽到四万,最后完稿近六万字,《星火》为之出了特大号,全文刊登。

接受刘华主编给我的任务后,我开始了紧张的采访与写作。因为我在九江,因而有“地利、人和”的优势,加上有九江防洪堵口指挥部临时颁发的记者证,让我可以到任何一处我想采访的地方。防洪堵口全面胜利后,大多媒体记者都返回了,而我是本地人,有条件坚持到最后,目睹与采访九江98抗洪的全过程。

在防洪堵口的日子里,九江人与人民子弟兵结成了深厚的情谊,到处是老百姓箪食壶浆慰问子弟兵的动人场景。8月16日,封堵决口的战斗结束, 从大堤上轮换下来的官兵们,为了回报九江人民,又开始了“万人文明大行动”:为了美化、净化九江城,子弟兵们走上街头,清除城区卫生死角的垃圾,跳进甘棠湖捞起饭盒、易拉罐、塑料袋,打扫车站码头的广场,拉开了九江灾后重建的序幕……

抗洪战斗中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九江人舍不得子弟兵离开,总希望他们能多留住些日子。分手的日子终于还是来了,但九江人绝不会让子弟兵悄悄地离开,许多人一定要亲自送上一程。

从9月15日清晨6点第一辆军车出发,到9月21日晚8时最后一趟军列离去,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3.6万将士,在不同的时间,分乘不同的车次,从不同的站台出发。他们不愿打扰九江人民,想悄悄地离去。因此,他们不告诉地方各部队出发的时间、行车路线。但这怎么行呢?这一次,人民的子弟兵第一次“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哪里驻有部队,哪里就有专门盯梢、侦查、传递消息的群众。部队一有出发的迹象,四面八方的百姓就像开通了电脑网络一样,迅速拥出家门,在公路两旁列队欢送。

15日第一批晨六点出发的战士没有想到,在他们必经之路上,半夜里就有人在等候。他们中有青壮年,有老人,有孩子,还有抱在怀里的婴儿。无论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在深夜,也无论是在九江站,在九江西站,在七里湖车站,还是在昌九高速公路两旁,只要有军车出现,就会有夹道欢送的人群,有震耳的鞭炮锣鼓,有鲜花,有泪水,有依依不舍地叮咛……

九江十里长街,十里挥动的手臂,十里如雨的鲜花……平日里摩托化行军的车队,这一天,车轮只能缓缓蠕动,走走停停,一簇簇的人拥上去,拦住军车,往上强塞饮料、水果、鲜花。车队一次次被人群截断,凯旋门前,十字路口,欢送的人群更是水泄不通。

那些老太太们挤不过儿孙辈,她们早早地提了水果,肩并肩齐崭崭站在月台的最前排;一位中年男子,在站台上,一遍一遍地吹着竹笛,吹的是那首《送别》歌:“送君送到大路旁,知心话儿说不完……”孩子们哭着、追着军车跑。

9月21日晚,一批九江抗美援朝的老兵来到火车站,为董万瑞等首长送行。当董万瑞一行最后一批告别九江时,军车前移动着一行醒目的标语:“人民伟大,战士可敬。”九江的防洪堵决战斗,昭示着这条朴素的真理,它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1998年之夏过去了,这个难忘的夏天,带给九江人许多思考、许多教训、许多遗憾。

思考可以积累智慧,教训往往是收获的开始。然而,遗憾却像一道烙在心灵上的伤痕,永远难以愈合。在益公堤,守堤的两位南昌陆军学院的战士问我:“庐山在哪里?”

这是个月朗风清的晚上,我指着堤后庐山巍巍的山影:“那就是,很近。想去吗?”

“想,恐怕没机会。”两位来自安徽农村的小战士说。一会,其中一位问:“听说庐山有一个地方每天下午都要下一场雨?”这可能是在他家乡流传的关于庐山的古老传说,我含糊答应着,不忍心搅碎这位19岁的战士心中对庐山神秘美好的印象。

在采访中,我遇见某师一位年轻的上尉,我问:“去过庐山吗?”“没有。”他说。我说:“现在有机会了,这么近,防洪一结束就可以。”他笑笑。

8月26日,我乘吉普车驶往在永安大堤驻防的8711部队团指挥所。这里安静而又空旷,堤外是宽阔的无语东流的长江,堤内是稀疏的村落和空寂的田野。采访结束,团组织股长陈奇舟告诉我:“来九江这么久了,还没有到过市里,堵决口是参加了,但那是西郊,去时又是夜里,晚上一片漆黑……”

至于庐山,我不好意思问,他肯定没有去过。

回来路上,另一位司机小周指着长江北岸说:“我家就在那边,很近……”

送别8711部队的那一天,我很遗憾,没有认出陈奇舟和小周,我想,陈奇舟大概还没有好好看看九江城,小周更没有去会会家里的亲人。

子弟兵们保卫了九江,却无暇领略浔阳古城的风采;他们为庐山增辉,却来不及去纵览这天下名山。他们匆匆而来,又匆匆别离。

与子弟兵们风雨同舟的九江人,怎么能不怀有无尽的遗憾?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