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入泥,谱写“大地诗篇”

2023-07-03 17:27:33   
浏览量 29190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如果说农业是民生之本,那么土地就是农业之根,根深方能叶茂枝繁,地沃方能粮稳国安。基层干部作为离土地最近的一群人,当不惧寒暑、躬身入泥,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在广袤的田野上谱写最动人的“大地诗篇”。

  当好护田卫士,用“红线”夯实“底线”。“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容不得半点闪失。尽管我们创造了“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人口”的农业奇迹,但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耕地根底设施薄弱的现状,注定我们必须长期严防死守,同一切“拱18亿亩耕地红线”的行为作斗争。作为基层干部,要把耕地保护作为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扛在肩上、全力以赴抓在手上,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让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大力争取群众支持配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八不准”“六严禁”“五不得”等耕地保护法规政策广而告之,引导广大群众争做耕地保护的“宣传者、守护者、践行者”,推动形成“人人节约用地、人人保护耕地、人人善用耕地”的良好局面。

  讲好兴农故事,让“薄田”成为“良田”。农为政本,食乃民天。我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在有限的耕地上,中国人用勤劳和智慧让每一寸耕地都变为丰收沃土。当前,我国的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唯有最大限度挖掘粮食生产潜力,让“靠天吃饭”变成“稳产高产”,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作为基层干部,要多措并举推动土地流转进程,用零星耕地整合之策破解土地“碎片化”利用之困,通过“小田”变“大田”,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持之以恒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一线示范引领、攻坚克难,进村入户解读政策、化解民忧,以更快速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把更多“薄田”建成“良田”。

  化解非农痼疾,使“良田”回归“粮田”。当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区,耕地面积与产粮面积划上不等号。究其原因,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粮食经济效益低下导致了土地撂荒、改种经济作物以及占地建房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作为基层干部,要深刻认识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重要意义,绘好耕地数量分布“一张图”,用好日常巡查整治“一把尺”,切实做到耕地存量底子清、情况明,非农行为严标准、不放过。要抓住收益保障这个关键点,用“真金白银”的政策引导农民回归土地,以“真心实意”的服务当好“田保姆”“地管家”,让种粮者不吃亏、有钱挣、得实惠,确保“良田粮用”“粮田产粮”。

(郭承昊)


编辑:魏菲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