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夜读九江)(风土)“土坦克”攻打武宁城

2023-06-14 19:00:00   
浏览量 29458

“土坦克”攻打武宁城

■ 谢飞鹏

第一次反“围剿”期间,敌第十五师、新编第三十一师、三十二师、第十师、第五十四师各一部,合围战斗在修水、武宁地区的红十六军。为打破敌人“围剿”,赢得战略主动,1930年12月6日,红十六军九师和赣北独立团在师长喻庚和团长胡筠率领下,由修水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武宁县城进军。

据守武宁县城的是江西省保安第三团和县自卫团,听到红军要攻打县城,县长刘炳昆和保安第三团团长吴都俊十分惊慌。他们一面急电国军九路总部和省政府,请求派兵增援。

7日拂晓,红十六军九师、赣北独立团及平江、修水等地的赤卫军约3000余人,一路有如摧枯拉朽,兵锋直指武宁县城。残敌溃退县城后,城内敌人十分惶恐,刘、吴二人更是惊慌失措。其他各机关人员也纷纷逃跑,县城一片混乱。刘炳焜他们刚出东门,师爷追了上来,双手捧着一份电报着急地说:“县、县长,省府来……来电,十万火急!”刘炳昆急忙打开一看,上面十四个大字有如针芒刺入眼帘:“人在城在,武宁城失,刘、吴拿头来见。”这份电报犹如一道催命符,刘、吴二人虽然被红军攻势吓得魂飞魄散,但也不敢公然抗命,那是掉脑袋的。他们没有办法,只得回城布防抵抗。

7日半夜,红军把县城四面围住。喻庚和胡筠指挥红军到附近村庄借来数百长梯,连夜攻城。武宁的游击队、赤卫队也积极配合作战。武宁县城城墙坚固高大,敌人用棉花缠草,浸煤油燃着后,抛到城下。同时,又用石灰包和瓶装硝磺棉花向下抛炸。另外,敌人高踞城上,高挂马灯照得夜如白昼,对红军的攻势了如指掌。敌人占尽有利条件,虽然红军作战勇敢,但没有攻城的重武器,无法靠近城墙,攻势一时受阻。

如果不能很快攻下县城,敌人援军到了,里应外合,红军将非常被动。正当敌人得意扬扬的时候,突然发现城下来了好多黑乎乎的东西,好像是坦克。敌人知道红军装备落后,不可能有坦克。他们连忙开枪射击,却发现子弹根本无法打透,把石灰包和瓶装硝磺棉花扔在上面,也烧不着。难道真的是坦克?敌人慌了,一时军心大乱,大声叫道:“不好了,不好了,共匪用坦克攻城啦!”

其实红军哪有坦克,原来这是女团长胡筠的妙计。胡筠命令部下将周围老百姓的棉絮和方桌都借来,先将棉絮放在河里用水浸透,然后铺在桌面。战士们顶着铺有几床棉絮的方桌,越过沟堑,冲向城墙。因为盖了几床棉絮,又浸透水,不仅敌人的子弹射不穿,大火也燃不着,众人把它称为“土坦克”。

8日晚上,顶着自制的“土坦克”,红军战士很快靠近城墙,架起早已准备好的云梯,趁势登上城墙。9日清晨,第一批战士终于登上了城楼。他们挥舞着大刀,左攻右劈,杀得敌人呼爹喊娘,抱头鼠窜。

就在这时,敌人派出的增援飞机来了,对红军阵地狂轰滥炸,敌援兵独立十四旅一个团及武宁第四、五两区警察队、保安队千余人也接近武宁。为避免损失,红军主动撤出阵地,回师修水。

这次战斗虽然没有攻下武宁县城,但极大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策应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自制的“土坦克”充分彰显了红军的智慧和勇气。红军战士亲切调侃道,别小看我们这些“土坦克”,厉害得很呢!

1971年修建柘林水库时,武宁老县城成为水淹区。但武宁人民没有忘记这场战斗,在县城豫宁公园后山山顶立有“红十六军攻打武宁县城纪念碑”,作为历史真实见证。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