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濂溪君子《爱莲说》
■ 郑少忠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得舅父郑向荫职,谋了小官。宦海30多年,在知南康军任上辞官而去,在庐山北麓定居。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周敦颐是湖南道县人,也是江西的“进口老表”。24岁的周敦颐出任洪州分宁县主簿,25岁调袁州芦溪镇市征局,28岁任南安军司理参军,38岁以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县,45岁以国子监博士通判虔州,55岁知南康军(今庐山市)。
1063年5月,周敦颐从京师去虔州赴任,经过江州,在庐山脚下建筑书堂。可能就是在这时期,周敦颐应邀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至,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一篇119字的散文,这就是名传后世的《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是写莲花吗?是,又不全是,甚至主要不是。一连串的铺叙,看似是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谩的嵚崎磊落的风范的赞誉,实则是对自己政治理想的宣示:社会复杂、封建官场黑暗,要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作者看似是写莲花,实则向世人宣示了他的价值观追求,他就是想要做君子,要像君子那样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敢于担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每每诵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心中都会漾起像莲花这样高洁的情感,对作者周敦颐老先生生出无限的敬意。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作者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却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作者先用花进行比喻,以花的特性喻人,平淡妥帖,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意味深长。这恐怕就是这篇119个字的短文穿越时空,时隔千年,却能在每个读者心中泛起千年涟漪,给人以情趣美感和深刻思想启迪的高妙之处。
美哉,《爱莲说》;伟哉,濂溪先生。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