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丨[学先比强较真干]岳阳:用文化铸就城市之魂

2023-03-12 08:51: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2330

[学先比强较真干]


岳阳:用文化铸就城市之魂

■ 袁雄斌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春风催新绿,书韵伴花香”。

古老的岳阳城,因三大名楼之岳阳楼而驰名。《岳阳楼记》,千古雄文,穿越古今,传诵千年。今天的岳阳人民立足于“忧乐精神、求索精神、骆驼精神和平江起义革命精神”四种精神传承湖湘文化,用文化铸就城市之魂。

文化是城市之根,城市与文化血脉相通,骨肉相连;文化是城市之魂,文化事业繁荣是城市的亮点和核心竞争力。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市亦如此。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独特标志,是它的血脉之源。岳阳对于城市文化,倍加珍惜、爱护、培育,使之更加清晰、明白,更有特点、更有韵味,并且,还要让其发扬光大,让这个城市的市民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岳阳拥有“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还有“中国可持续发展百强城市” 、“中国十大活力休闲城市”,以及“中国城市品牌”全国地级市第15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24强等多枚金字招牌。无论是城市格局、综合实力,还是人文素养,岳阳都已具备大城市的“配置”,无不彰显大城气质,散发大城魅力,而在城市的东征西扩中,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人文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打造文化地标,提升城市幸福指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历史文化名城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倚靠洞庭,海纳百川,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魂归汨罗江,到杜甫“诗圣留踪”;吕洞宾朗吟飞过洞庭,再到范仲淹《岳阳楼记》,歌耶赋耶,无不大气磅礴。从左中棠新疆插柳到任弼时骆驼精神,从红色热土“平江起义”到将军故里,兵耶戈耶,无不豪情,悠久的历史文化给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岳阳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湖南湘北地区的龙头城市之一,岳阳市区位优势明显,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激活“绿色引领”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21世纪初,随着城市规模的拓展和城市人口的激增,越来越多的市民渴望能在本市观赏到高规格、高品位戏剧、歌舞演出。为了百姓的精神不再饥渴,在总投资约4亿元,总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的岳阳市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应运而生,岳阳市图书馆、岳阳市美术馆新馆建设是岳阳十大文化建设项目之一。为保护历史文化古迹,挖掘景区文化资源,提升南湖景区及王家河流域环境品质,按照“馆、岛一体规划建设”的总体原则,将岳阳市图书馆、岳阳市美术馆新馆和螺丝岛及周边水域打造成集图书阅览、文化展示、观光休闲的生态景观岛,成为岳阳的新名片。岳阳中心城区的书店不光是售书平台,还是集阅读文化、文创产品、主题咖啡、儿童成长与讲座交流于一体的生活文化空间,各种线下沙龙活动,读书分享会中,朗诵喜欢的名人诗篇,聊自己的读书感受。“一座有书香气息的城市,是幸福满满的!”

近年来,岳阳市围绕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大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抓好景区转企改制、景区景点提质、文旅项目建设、业态产品创新等工作,着力打造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生态文化公园、汨罗江旅游度假区、洞庭湖博物馆、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等系列网红IP,成功举办了洞庭渔火季、“天下洞庭”芦苇艺术季、岳阳楼日等系列节会活动,随着岳阳楼旅游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岳阳楼洞庭湖旅游度假区加快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市文旅产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古城岳阳正在演绎越来越绚丽的精彩、释放越来越迷人的魅力。

这些与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提升了城市的幸福指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文化人,文坛“岳家军”强势崛起


   一个城市,几代、十几代人共饮一江水,同呼吸、共命运,冷暖与共,他们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处世习惯乃至饮食习惯等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形成一种表面看起来似乎无影无踪,但仔细琢磨却有着若干明显特点的城市文化,这就是城市的根与血脉。

岳阳自古以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古有屈原、杜甫、李白、范仲淹、滕子京等相继行吟放歌。一直以来,因地域文化熏陶与影响,形成了一支坚不可摧的文坛“岳家军”。文坛“岳家军”方兴未艾,这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对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与关怀,站在时代的高度,为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以更大的力度推进人才队伍的建设。

著名作家彭见明的《那山那人那狗》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陈亚先的大型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获多项国家级奖;甘征文的大型现代戏《八品官》获全国首届剧本奖、《乡长本姓赵》获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平民领袖》获全国文华剧目奖;吴傲君创作的《喜脉案》获全国优秀剧本奖、《蔡坤山耕田》获第二十四届“曹禺剧本奖”、《将军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宪成创作的花鼓戏《桃花烟雨》获戏剧文学最高奖——第二十三届曹禺剧本奖,并位列榜首;张敦云、段华的大型现代戏《镇长吃的农村粮》相继获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创造了全国戏剧界中令人羡慕的一个地级城市“四连冠”的“岳阳现象”,国内外影响深远,好评如潮。

2022年2月,中共岳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促进岳阳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十条措施》,使文坛“岳家军”又沐春风。市委市政府强力扶持社会文艺团体,推进巴陵人才工程,明确在经费保障、场地设备、人才培养、活动平台、政府采购、工作指导、舆论宣传等方面扶持措施,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人才兴、城市兴!岳阳市对文艺人才的呵护与培养,颇具战略眼光,又赋之行之有效的措施。市文旅广局十分重视面向基层壮大文化工作团队,有计划地培养专业、业余的急需文化人才,建立完善专业文化人才储备库。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招贤纳士形成人才洼地,对青年人才培养更是倍加关注。在市区建立了15个基层社区文化辅导培训基地,市民文艺普及大课堂定期免费开放为群众文化注入无限活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战场在社区,在乡村,在老百姓家门口。岳阳市的文旅志愿者10000多名,业余演出团体3000多个活跃在广大城乡。


创新模式,给城市传播正能量


2016年10月,岳阳市成功创建为湖南省继长沙之后唯一的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当初不是为创建而创建,而是为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而创建,为560万岳阳人民的精神不再饥渴而创建,为每一名老百姓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踏踏实实的幸福感而创建。

政府送文化的力度日趋增强。每年全市送图书进村10000多册,送戏送电影下乡40000多场。连续12年举行的“社区万家乐”万民同乐闹元宵活动,成为春节元宵期间岳阳市盛大而炫目的文化风景。“欢乐潇湘·幸福岳阳”系列公益文化活动,成为岳阳市民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在岳阳,天天有广场文化活动,周周有周末剧场演出,月月有高雅艺术惠民演出,年年有“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三千多文化志愿者活跃在城乡,构成宏大的文化服务网络,被文化部评为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示范项目。

公民图书漂流架,是岳阳市又一道别具特色的文化风景线。倡导诚信阅读,共建书香岳阳,是“漂流”的宗旨。市民自发捐书、读书、传书,是“漂流”的过程。让市民在信任、传递、共享中升华人格、陶冶情操,汲取知识,传递温暖,是“漂流”组织者、参与者、获得者的共同追求。目前,岳阳市办事处,南湖公园等“公益图书漂流架”,投放图书8000多册,接受市民捐赠4500多册。

“曼舞轻歌倾城起,楚风诗韵扑面来!”

今日之岳阳,既是一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又是一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的文化强市。不仅城镇居民能享有优越丰富的文化资源,大部分乡村和广大农民也能在月上柳梢头集合在文化活动中心跳广场舞、唱花鼓戏、读圣贤书、打太极拳。送戏下乡的车一停就是舞台,主持人一招手大妈大姐就登台,不唱过瘾不下台,巴掌不拍红不下台。


文化遗产“活起来”,文旅产业“动起来”


洞庭湖是两湖人民的母亲湖,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岳阳是大江大湖孕育的长子,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富矿。走在岳阳城乡,但见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湘风楚韵扑面而来。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岳州文庙、慈氏塔临湖而立,相映生辉,张谷英村以其古朴的建筑和纯朴的家风,承载着“民间故宫”的美誉,而汨罗江边的天岳书院、任弼时故居和屈子祠,无时不在向人们展示将军故里、元勋之乡和爱国诗人的浩然正气。岳阳市共有各级文物点167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汨罗江端午习俗已作为“端午节”的主要部分,入选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划龙舟为主,包括祭龙、包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艾叶等在内的民俗活动,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得到原汁原味的保护和有声有色的传承。

“三十条汉子一条过江龙,三十条龙舟一阵龙卷风,两千年风云桨叶上滚,汨罗江的龙舟天下数正宗!”汨罗江端午文化经两千多年积淀,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的一种集体精神,而汨罗人民更是坚守爱国忧民、团结争先的信仰大旗,并让其焕发出时代的光辉。

岳阳巴陵戏,对这块堪称“国宝”的中国稀有剧种“活化石”,岳阳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采取强力措施予以呵护,成立了专门机构巴陵戏艺术传承研究院,作为全额事业编制,专门从事巴陵戏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市文旅广局通过争取为该院开辟固定场所供该院艺术研究、培训、排练与演出,对巴陵戏老艺人作出妥善生活安排,同时支持他们发挥余热传承技艺培养后起之秀。巴陵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岳阳的文化瑰宝。

平江九龙舞,又一始于汉兴于唐的文化奇葩!相传屈原投罗江后,遗体无法回到人间。洞庭龙王的九个儿子翻江倒海大闹八百里洞庭,逼父王将屈原遗体归还人间。汨罗江畔人们为感激九龙,便模仿九龙舞姿再现义举壮观。九龙舞表演套路有26种之多,套套有变幻莫测之妙。2008年,平江九龙舞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岳阳花鼓戏是岳阳市又一优秀剧种,该剧种起源于嘉庆年间,是湖南花鼓戏六大派系中重要的一支。声腔刚柔相济,剧目多取材于民间,内容丰富多彩,深受湘北人民欢迎。岳阳县委县政府站在历史与时代的结合点上,以艺术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抢救传统艺术的紧迫感,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拨出专款确定专门班子和团队保护传承岳阳花鼓戏艺术,使该剧种重放异彩。丰富的剧目,频繁的演出,使古老的剧种成为新时代颇受欢迎的公共文化产品。

“洞庭湖里洗茼蒿,洗起茼蒿满湖漂。排古老喝了我的茼蒿水,不成相思也成痨!”悠扬高亢,略带野性的渔歌,在湖面上飘荡,在社区传唱,范仲淹笔下的“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胜景观重现江湖。洞庭渔歌溯源古远,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洞庭湖区渔猎度日,渔歌伴劳作而生,唐李群玉有诗“棹响来空阔,渔歌发杳冥。”2006年,洞庭渔歌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汨罗长乐抬阁故事会是起源于隋唐的大型民间行为艺术展示活动,2010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逢太平年景,从正月初到元宵节,长乐镇上鼓乐喧天,鞭炮轰鸣。万人空巷涌上“上街”和“下街”,争相观赏一群群着装扮演历史古人或神话传说中人物所组成的故事会,其盛况堪称东方民间的狂欢节。为保护“活化石”,办好“狂欢节”,紧紧依靠长乐镇村民,精心设计和组织每一次表演活动,确保“故事”内容健康积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赋予崭新的时代气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立了长乐抬阁故事会传习所,长年培训“非遗”传承人,使古老的民间技艺后继有人,历久弥新。

“天入平湖远,楼深纳霁华”“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自古无数文人墨客的璀璨诗句浸润着岳阳大地。每座城市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化个性和标识。位于洞庭湖之滨的岳阳,依长江、纳三湘四水,江湖交汇,水的滋养和沁润造就了岳阳人文化兼容的气度。大气、包容成为岳阳这座城市最具魅力的精神特质之一。

文化——铸就了岳阳的城市之魂。


(作者系《艺术岳阳》主编,岳阳市群众艺术馆专职副书记、岳阳市群众文化学会会长、岳阳市社科联委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岳阳分会副会长。)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