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疾控最新建议!事关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商超酒店疫情防控!

2022-12-17 21:48:18   
浏览量 31414

机关事业单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建议

图片
图片

疫情防控



疫情常态化 防控不放松



图片


       



01

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常态化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预防治疗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储备,配备警戒带、手持喇叭等用品,履行单位防控责任。

02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要积极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基础针和加强针,做到“应接尽接”;按单位要求主动参加核酸检测;培养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一米线、公筷制、少聚集良好卫生习惯;合理膳食、适度锻炼、充足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

03

强化AB岗管理。单位各项工作设立AB岗,确保任何岗位的工作人员因病缺勤而工作仍能正常运转。一旦出现发热、干咳、头痛、乏力、嗅(味)觉减退等疑似症状立即向单位报告,主动自我隔离,线上办公,不带病上班上岗。

04

尽量在单位入口处安装自动测温装置,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05

倡导干部职工非必要不外出;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两点一线”管理,除工作需要外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确需乘坐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并及时清洗双手和消毒。

06

在单位内相对独立区域设置临时隔离观察室,并且有醒目的标识,用于新冠肺炎感染者、疑似感染者等人员暂时单独隔离。

07

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重点场所工作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08

重要机关事业单位要在单位入口处对外来人员落实测温扫码、戴口罩措施,可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做好登记管理。体温异常者,建议及时就医,就医途中科学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接访外来人员尽量安排在通风良好的环境和场所,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09

加强办公场所、会议室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如使用集中空调,开启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新风口和排风口是否保持一定距离,定期对冷却塔等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清洁;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加强对冷却水、冷凝水等卫生管理,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10

食品等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鼓励错峰用餐、自备餐盒,减少堂食和交流。

11

工作人员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12

办公室、食堂和卫生间等场所应设置洗手设施,有条件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加强食堂、宿舍、卫生间等重点部位的清洁和消毒。

13

重要机关事业单位发现感染者后,应立即向属地报告,并配合属地开展疫情调查处置。轻型、普通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要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家,落实居家隔离管理;重型、危重型和有基础疾病的感染者要立即通知120转运至指定救治医院进行诊治。单位要控制聚集性活动频次、时长和规模,加频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的消毒。



大型企业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建议


一、落实主体责任

1.

完善工作预案和方案。根据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和要求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最大力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物资储备,配备警戒带、手持喇叭等用品,履行企业防控责任。

2.

强化个人责任。在岗期间和上下班途中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并及时更换,重点人群佩戴N95或KN95口罩。提倡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一米线等健康行为。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基础针和加强针,做到“应接尽接”。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头痛、乏力、嗅(味)觉减退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向单位报告,并就近就医或自行抗原检测,不建议带病上岗,如确需上岗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二、做好日常防控

3.

加强进出人员管理。尽量在企业入口处安装自动测温装置,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和登记工作,限制外来发热人员进入企业内部。物资配送应在指定区域装卸货物,司乘人员避免在企业、园区内随意走动,分散用餐,有条件的企业做到无接触交换。

4.

加强上下班管理。倡导职工非必要不外出,工作地和居住地“两点一线”管理,除工作需要外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到达企业后建议先清洗双手再上岗工作。

5.

优化生产组织流程。在企业或园区内减少不必要的交流,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人员少流动、不聚集、不串岗。重要岗位设置AB角,采取分班制,确保A角涉疫无法到岗时B角可迅速补位。

6.

优化用餐管理。倡导错峰就餐、自备餐盒分散就餐,就餐时不交谈。有条件的可采取分送到各自工位就餐。

7.

加强通风换气。加强企业内各工作场所、食堂、宿舍等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自然通风不足时应辅以机械通风。如果使用中央空调,在开启前检查设备情况,确保新风口与排风口保持一定距离,定时清洗冷却塔,保持新风口清洁。

8.

加强清洁消毒。加强对食堂、宿舍、卫生间、电梯间等重点区域和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特别是做好病例转运后、交接班、换班期间的消杀工作。工作、食堂、卫生间等场所应设置洗手设施,有条件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消毒设备。加强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

9.

强化个人卫生。职工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

三、应急情况处置

10.

交通物流、保供、水电气暖等纳入“白名单”管理企业,无明显发热、干咳等症状的职工可上班上岗,保障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切实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11.

企业出现散发感染者后,若症状较轻,可在健康观察室服药监测后落实居家隔离,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若症状较重,立即通知120转运至指定救治医院进行诊治,并及时对其活动场所进行消毒、清洁。

12.

企业在短期内发现较多发热、干咳等症状人员,应及时向属地疾控机构报告,工作人员提高防护级别,并立即减少人员聚集,暂停企业内聚集性活动,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开展场所消毒。

四、强化组织保障

13.

压实防控责任。企业应指定人员负责相关处置和对接工作,要根据预案梳理流程,要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科学应对疫情,全力做好保生产工作。

14.

加强宣传引导。企业可通过设立固定宣传栏、会议、内部工作群、网站等不同形式开展疫情知识宣传,提升对新冠病毒的科学认识,提高员工的个人防护意识。


商超酒店等公共场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建议


       



01

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编制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组织领导公共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02

储备足量的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

03

公共场所要确保有效通风换气。尽量保持自然通风,新风不足时辅以机械通风;如使用集中空调,应在开启前检查设备确保正常运行,确保新风口和排风口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对冷却塔等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清洁;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加强对冷却水、冷凝水等卫生管理,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04

至少每天一次对公共区域(如大堂、服务大厅、包厢、购物环境、公共走廊、公共电梯等)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服务环境整洁安全;每天对电梯、自动扶梯、吧台、公共卫生间、水龙头、储物柜、购物车(推车)、服务大厅等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开展预防性消毒,消毒频次1-2次/天。并视情况调整消毒频次。

05

公共卫生间、洗漱间等场所设置洗手设施,有条件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06

加强单位工作人员防控知识培训,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观念。督促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基础针和加强针,做到“应接尽接”;养成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一米线、公筷制、少聚集良好卫生习惯;合理膳食、适度锻炼、充足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


07

倡导单位所有工作人员非必要不外出;工作期间和上下班途中科学佩戴口罩;鼓励员工自备餐盒分散式就餐、错时错峰用餐,就餐时不交谈;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期间保持距离,不握手、不聚集;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两点一线”管理,除工作需要外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08

鼓励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开展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头痛、乏力、嗅(味)觉减退等疑似症状立即向单位报告,主动自我隔离,不带病上班上岗。建议自行进行抗原检测。如参加核酸检测应与他人保持距离,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09

单位工作人员发现感染者后,应立即向属地报告,并配合属地开展疫情调查处置。轻型、普通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家,落实居家隔离管理;重型、危重型和有基础疾病的感染者要立即前往指定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10

工作期间,在商超、酒店等公共场所入口处安排专人督促顾客科学佩戴口罩,提供手消毒服务;当出现人员聚集时,应及时采取疏缓措施,维护好现场秩序。

11

公共场所应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在指定区域进行无接触式物品交换,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整洁的环境。


(来源:江西疾控)

编辑:王文婧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