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历史回眸)12月往事之——复旦大夏庐山联大办学记

2022-12-10 19:38:00   
浏览量 29529

12月往事之——

复旦大夏庐山联大办学记

■ 冯晓晖

概述:

1937年12月2日,复旦大夏联合大学离开庐山,赴四川继续办学。

1937年9月20日,大夏大学、复旦大学两校校长在教育部会晤,决定成立两所联合大学,其中第一联合大学设于江西庐山。11月8日,联大在庐山正式开课。

因抗战局势恶化,1937年12月2日,联大师生离开庐山,赴四川继续办学。

评述:

提起抗日战争时期的联合大学,人们首先会想到西南联大。其实,在西南联大成立之前,就有国内两所名校成立了联合大学,这所联合大学开办于庐山。

复旦大夏联合大学,亦称“庐山联大”,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联合大学,于1937年10月到12月间在庐山牯岭开办,曾有学生近千人。

如今的复旦大学地位很高,但它的办学经历却是曲折而艰辛。1905年,一批不满教会干预的师生退出震旦学院,另办了复旦公学(中学和大学预科),后改制为私立复旦大学(本科)。抗战前复旦的影响力并不强。

大夏大学和复旦有相同的经历,是一批对厦门大学不满的师生脱离学校后另办的大学,最早起名“大厦”,后改名为“大夏”。抗战前,大夏大学就已成为一流高校,地位在复旦之上,享有“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之美誉。

1937年“八一三”事变引爆了淞沪会战,国民政府教育部指示上海高校内迁。起初上海“四大私立大学”的复旦、大夏、光华、大同曾计划联合内迁,并向教育厅申请迁移开办费用,后光华和大同以经费无着而宣布退出,教育部则对主张内迁的复旦和大夏给予经费支持。

9月20日,两校校长在教育部会晤,决定成立复旦大夏联合大学。教育部考虑到当时江西、贵州尚无本科大学,故要求联合大学分为二部,分别在江西庐山和贵州贵阳设立永久性联合大学,以提高当地教育水平。联合大学一部被称为“庐山联大”,它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联合大学,早于西南联大11天成立。9月24日,两校派出代表前往庐山,选定校舍并组织教学工作。

庐山联大以复旦为主体,设立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和商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社会学系、化学系、土木工程系、法律系、经济学系、教育心理系、工商管理系等18个系(专业),看起来学科甚多,但办学规模并不太大。

1937年10月,庐山联大在上海报刊发布通告,宣布了开学时间和学生注册方法。其后,两校将重要档案、文件、部分贵重仪器、图书和设备等装箱,通过水路运往九江。大部分师生走陆路,从上海西出发,经沪杭铁路、浙赣铁路、南浔铁路到庐山。

10月下旬,庐山联大师生相继到达牯岭。校方租定云天、大华、胡金芳、严仁记旅馆为师生宿舍,又另租一私人公寓作女生宿舍,租得普仁医院作课堂。11月1日,学校开始注册,报到学生850余人。此外,还有外校的借读生及少数留日回国的插班生。旅馆住不下,很多男生就租住民房。

11月8日,庐山联大正式开学,它也成了江西历史上第一所本科院校(民国称“完全大学”)。牯岭的物质条件虽不如上海,但安全无忧,学校的学术气氛也很浓郁,教学与研究很快步入正轨,教学秩序井然。师生们的抗日情绪高涨,课余时间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有些学生还到庐山脚下的乡村进行宣传。

联大的租住、教学之处在牯岭正街。彼时的庐山,挤满了来避难的官宦眷属、富商名流和外国侨民,千名大学生杂错其间,并不利于学习研究,加之办学也不能长期租用宾馆、医院。为此,学校向江西省政府提出申请,请求在庐山脚下莲花洞好汉坡登山道附近,觅一千亩土地作为长久校址。11月底,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回函批准,并命令九江县政府照办。

然而,淞沪会战的进展却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随即逆江而上,进攻江苏,国民党部队全面崩溃。谁都知道,南京将不守,接下来就是安徽、江西和湖北。

不得已,学校只能放弃庐山,准备转移西南。校方宣布:愿入川者,集体出发,想回家者,各发路费。12月2日,学校剩余师生约500人,他们一同离开庐山,在九江码头登上招商局的轮船向四川进发,庐山联大的办学历史宣告结束。

接着说后面的故事。联合大学一部离浔入川后受到四川省政府的资助,于是留在重庆办学,未能前往贵阳与联合大学二部合并。1938年3月,两校决定各自在川黔两省设校,复旦大夏联合大学解体。

在重庆办学的复旦大学于1941年改为国立,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院系调整,上海所有私立学校都被拆散关停,转成了公办的复旦成为全国组合高校最多的大学,从此跻身全国一流名校之列。

大夏大学在贵阳八年,抗战胜利后也迁回到上海,仍保持着私立身份和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在国内大学中排名很高。1951年,大夏大学和同为私立的光华大学合并为华东师大,大夏大学的历史就此终结。

庐山联大办学两个月,开课仅二十余天。时间虽短,但对于两所学校来说,都是其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1937年底,正是国家民族最危难的关头,对于所有高校和师生来说,也是一次最严厉的测验。在这场测验中,有投降的,有苟活的,有更多的师生却在顽强坚持。庐山联大办学一月再迁西南,令所有人彷徨苦闷,师生半数走散。仅剩下的不到500人却能克服艰难险阻,将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坚持下去,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庐山联大的名字,被刻写在复旦和华东师大的历史册上,成为它们光荣的记录。复旦大夏联合大学,也为庐山添加了一抹闪亮的人文色彩。

再说几件轶事。

其一,当时的牯岭,不仅有庐山联大一所高校,还有同样因战火内迁的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前身)和南京中央政治大学,后者是国民政府唯一一所培养公务员的学校。

其二,1937年11月26日下午,庐山警察局接到报告称,位于河南路上的日商大元洋行被联合大学60余名学生冲击,学生将洋行房屋门窗器具捣毁后逃跑。后抓捕学生一名,乃联合大学学生,该生坦然承认,声称“为爱国运动起见”而为。因该洋行日人早已撤离,门窗封锁,无人居住,故损失不详。后联合大学校长应允赔偿修补房屋产生的费用。

其三、联合大学租用的云天、大华、胡金芳、严仁记旅馆及普仁医院都在牯岭正街上,仅有被拆除并按原貌重建的胡金芳旅社得以存留至今(现为云天饭店)。它处在牯岭街最繁华的地段,临街的一楼是振豪超市。在它前面走过的游人如织,但几乎不会有人知道,复旦和华东师大曾在这里办学。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坤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